新冠疫情暴露了日本在大流行病应对体制方面的缺陷和脆弱性,因此日本启动了旨在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该体制的综合研究。研究目标是,让物理、数学、工学、有机化学、信息系统科学、病毒学、基因组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建立能更有效地应对传染病的技术根基。这项研究的总负责人、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研究开发总括推进室长兼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岩本爱吉就研究的目的表示:“将打破专业领域的束缚,通过包括应用科学在内的跨领域研究和国际合作,改善日本应对新冠病毒和未来的大流行病的方法”。
AMED研究开发总括推进室长岩本爱吉(2月17日摄于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有望通过跨领域研究取得合作效果
“跨领域合作建立有助于与新冠病毒等传染病共生的技术基础”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作为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事业(CREST)推进的“疫情对策特别项目”之一。已于2月1日启动从150个申请项目中筛选出来的10个项目。研究期限为3年零2个月以内,到2024年3月结束,拨给每个项目的直接研究经费最高为1亿5,000万日元,其中不包括拨给研究人员所属研究机构的间接费用。
这10项研究课题有望在多个研究领域实现跨领域合作。例如,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片山浩之的研究目标是“开发新材料检测和去除环境中病毒的技术”,而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教授有田正规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超高灵敏度病毒测量构建传染病对策的数据基础”,二人的研究就有望实现相乘效果。可以构建根据污水中的病毒快速、灵敏地掌握感染流行情况的实时监测系统。包括无症状者在内,感染者的粪便中也能检测出新冠病毒。如果可以通过调查污水及时发现感染者,不仅能预防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还有望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病毒的大流行提供很大的帮助。
理化学研究所健康医疗数据AI预测推论开发团队的组长川上英良的研究目标是,在健康和医疗数据中应用机器学习和统计等数理科学,“制定数据驱动式传染病控制战略”,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的教授永井健治的研究目标是“开发在家中简单诊断传染病的技术基础”,利用双方的研究成果有望制定出有效的大流行应对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
研究领域“通过跨领域合作建立有助于与新冠病毒等传染病共生的技术基础”采纳的课题
姓名 |
所属机构 |
职务 |
研究课题 |
有田正规 |
信息系统研究机构 国立遗传学研究所 |
主任/教授 |
通过超高灵敏度病毒测量构建传染病对策的数据基础 |
井元清哉 |
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 |
主任/教授 |
通过先进的基因组分析和人工智能抑制疫情的研究 |
片山浩之 |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 |
教授 |
开发通过新材料检测和去除环境中的病毒的技术 |
川上英良 |
理化学研究所科技中心产学合作本部医科学创新中心推进项目 |
组长 |
制定基于临床前分层的新型数据驱动式传染病控制战略 |
神野诚 |
国士馆大学理工学部 |
教授 |
考虑病毒突变的大量自动检测系统研究 |
千田俊哉 |
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物质构造科学研究所 |
教授 |
开发通过控制GTP代谢抑制病毒复制的技术 |
坪仓诚 |
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系统信息学研究科 |
教授 |
利用超级计算机开发飞沫感染风险综合评估系统并实现社会应用 |
津本浩平 |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 |
教授 |
通过基于抗体的分子设计开发病毒功能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 |
永井健治 |
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 |
教授 |
开发在家中简单诊断传染病的技术基础 |
野田岳志 |
京都大学病毒与再生医科学研究所 |
教授 |
开发采用类器官的呼吸器芯片并应用于病毒病理分析 |
(所属机构和职务为项目申请时。表格出自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新闻发布资料)
研究实施体制存在不足
关于日本的新冠病毒对策,在去年11月开始蔓延的第三波疫情爆发之前,日本国内就指出了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波疫情爆发之前的6月26日,以传染病专家为中心组成的政府咨询组织“新冠病毒感染症对策专家会议”发布了文件“关于应对下一波疫情的专家建议组织的存在方式”,向政府提出了以下建议。
“能迅速掌握新型传染病的实际情况,并快速开展所需的研究至关重要。为了强化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等的研究实施体制,并让全国的医疗机构都协助开展研究,希望能有计划地对研究组织进行人力和物力支援”。重点对地方的人才不足表达了强烈的危机感。
“为了以地方政府为中心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的体制,应该加强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的培养,并派驻到各个地方政府。在政府的支援下建立发生传染病危机时,专家建议组织能与派驻到各个地方政府的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密切合作的体制有助于尽快平息传染病疫情。”
日本智库“亚太倡议”(理事长:船桥洋一)成立的“新冠应对·民间临时调查会”(会长:三菱化学控股公司董事会长小林喜光)也在去年10月发布的核查报告中就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严厉批判说:“并不是经过战略设计的精准战略方案,而是各个部门的政策负责人绞尽脑汁做出的临时判断的累积。”
10年前的报告没有发挥作用
这种传染病应对体制的很多弱点和不足并不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首次暴露出来的。早在2009年爆发的新型流感(A/H1N1)中就已经暴露了很多问题。2009年4月墨西哥发生集体感染,到第二年的2010年5月,感染蔓延到了214个国家和地区,造成18,000多人死亡。日本国内在流感发生后的1年多时间里也有约2千万人感染,约18,000人住院,203人死亡。
感染平息后,厚生劳动省设置的由日本学术会议时任会长(已故)担任主席的“新型流感(A/H1N1)对策总结会议”于2010年6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考虑到传染病防控对策的效果极限和可行性,在制度设计上,不仅是传染力,还要综合考虑致死率等对健康的影响等,提前准备多种对策选项,然后根据情况准确做出判断,灵活决定采取哪种对策”。另外,还就人才不足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需要构筑从疫情发生前就开始收集和提供信息的体制,并公开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加强发生疫情时的应对措施。因此,不仅是厚生劳动省,还要大幅强化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和检疫所等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的保健所和地方卫生研究所等专门负责传染病对策相关危机管理的组织及人员体制,推进人才培养,同时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相互之间的角色分工及关系等。”
更有问题的是,目前在应对新冠病毒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传染病专家们早就知道10年前指出的这些弱点。“新型流感(A/H1N1)对策总结会议”的委员之一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症对策专家会议”中担任副主席、后来又在取代专家会议的咨询组织“新冠病毒感染症对策分科会”中担任分科会长的日本地域医疗机能推进机构理事长尾身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前秘书长)。另外,同为专家会议和分科会核心成员的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长冈部信彦(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感染症信息中心前主任)也是“新型流感(A/H1N1)对策总结会议”的委员之一。
在2月份新启动的研究“通过跨领域合作建立有助于与新冠病毒等传染病共生的技术基础”中担任研究总负责人的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研究开发总括推进室长岩本爱吉同样是“新型流感(A/H1N1)对策总结会议”的委员之一。岩本当时是日本感染症学会的理事长。在2月17日于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举行的记者说明会上,岩本介绍了自己领导新研究计划的心情。
“比较日本和欧洲的历史会发现,与欧洲不同,日本没有形成在公众卫生的框架内应对传染病的传统。需要打破专业领域的束缚。打算组建一个由人类基因组和病毒基因组的研究人员及应用科学研究人员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改善新冠疫情暴露出来的制度弱点和不足。需要将当前的体制变成地方的卫生研究所、民间检测机构和大学也加入传染病研究的体制,而不是单纯由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控制传染病。”
日文:小岩井忠道(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项目官网】
疫情对策特别项目“通过跨领域合作建立有助于与新冠病毒等传染病共生的技术基础”(日文)
【相关报道】
2020年10月14日“【新型肺炎】“暴露了日本的弱点”,日本民间组织核查政府的应对措施”
2020年07月13日“【新型肺炎】儿玉龙彦:推断日本的感染人数是公开的10倍以上,交叉免疫让日本人对新冠病毒呈现的免疫力较高”
2020年05月01日“【新型肺炎】保健所人手严重不足,与大学,医疗机构和民间检测机构的合作也存在问题”
2020年04月30日“【新型肺炎】感染防护用品严重短缺,日本救急医学会代表理事等发出呼吁”
2020年04月28日“【新型肺炎】世界经合组织发布报告:日本的PCR检测数量明显低于他国”
2020年03月18日“【新型肺炎】应从2009年新型流感措施中获取教训,冈部信彦谈新冠病毒对策”
2020年02月18日“日本专家:新型肺炎对策的重点是排查应不限特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