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信息服务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于9月19日公布了2024年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获奖者名单。包括信州大学特聘教授堂免一成在内,东京大学特聘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等有望在今年或未来获得诺贝尔奖的22名研究人员入榜。“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授予在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四个领域取得诺贝尔奖级别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员。该奖项始于2002年,截至去年共有421人获奖,其中的75人在获奖当年或若干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75人当中,有4名是日本的研究人员。今年的诺贝尔奖将分别于10月7日(生理学或医学奖)、8日(物理学奖)、9日(化学奖)、14日(经济学奖)揭晓(文学奖将于10日公布,和平奖将于11日公布)。
堂免一成(右)在授奖仪式上。左为科睿唯安学术与政府事业部地区销售总监渡边麻子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的评选自1970年以来根据收录在该公司学术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约6100万篇论文和会议记录,从被其他研究人员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的“重要论文”作者中筛选获奖者。引用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的学术成果,在约6100万篇论文和会议记录中仅占0.01%。通过考察候选人是否是这些重要论文研究成果的主导研究者(贡献度高),以及其研究成果是否属于未来有望摘得诺贝尔奖的重要领域,同时还考察该成果是否曾获得其他有影响力奖项,最终在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四个大领域以及三个小领域最多评选出三名研究人员。
今年22位获奖者中,堂免一成是唯一一位将日本的研究机构作为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他因“分解水用光催化剂和构筑太阳能制氢系统的基础研究”而获奖。与堂免同获化学领域奖的其他5位研究人员分属于与堂免不同的两个领域,分别由两人或三人共享。堂免一成是唯一在化学三个领域中独自获奖的研究人员,凸显了其研究成果的独创性。
微粒子光催化剂研究获高度评价
光催化剂为照射太阳光即可将水分解为氢和氧的材料,其研究历史悠久。2012年,时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的藤嶋昭凭借发现“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荣获了“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然而,使用光催化剂的制氢的方法尚未达到实用化水平。虽然作为不释放二氧化碳的新能源,氢气作为一种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光催化剂研究的关注度曾经在全球范围内一度下降。堂免一成于1980年代初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期间,开始光催化剂的研究。不同于既往让光催化剂发挥电极作用,将水分解为氢和氧的研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通过粉末状光催化剂生成氢的“微粒子光催化系统”的研究。
在科睿唯安日本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 Japan)举办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获奖者新闻发布会上,堂免一成介绍称,已经完成了排列有1600块25厘米见方的片状光催化剂水解面板、总受光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人工光合型制氢系统。他还透露,计划在未来2~3年内制成将受光面积扩大100倍至10000平方米的制氢系统,实现从太阳能到氢能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10%的实用水平,并对其可行性充满信心。
美国研究所的彦坂兴秀也获奖
此次的获奖者中,除包含堂免一成在内的6位化学领域的获奖者外,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7位,物理学领域6位,经济学领域3位,获奖者总数为22人。从获奖者的研究基地所在国家来看,美国有11人,英国6人,瑞士2人,德国、以色列和日本各1人。美国的11位获奖者中,有一人工作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他就是此次获得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奖的彦坂兴秀,他凭借“关于在运动控制与学习行为中起核心作用的大脑基底核生理学研究(For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the basal ganglia, central to motor control and behavior including learning)”获奖。
(摘自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说明资料)
日本在亚太地区表现突出
历年来获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的研究人员大多数来自美国的研究机构,今年也不例外。在以亚太地区为研究基地的获奖者中,日本人数最多,包括堂免一成在内达到了38人(若将在美国研究机构工作的彦坂兴秀算入则为39人)。获得该奖项后又荣获诺贝尔奖的日本研究人员包括山中伸弥(2010年获引文桂冠奖,201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村修二(2002年获引文桂冠奖,201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居美国并拥有美国国籍)、大隅良典(2013年获引文桂冠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本庶佑(2016年获引文桂冠奖,201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
相较之下,将研究基地设在日本以外亚太地区的研究人员中获奖人数却非常之少,澳大利亚有5人,韩国4人,新加坡2人、中国香港2人,其中,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是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他于201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表出自科睿唯安新闻发布会提供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说明资料(按获奖年份排序)
重要论文评估方法具有特点
在被其他研究者引用次数较多、被视为高价值论文的“高被引论文”的数量方面,中国(不包括香港地区)几年前已经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在科睿唯安每年发布的“高被引论文科学家名单”中,去年中国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数位居第二,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科学院还超过了哈佛大学,成为拥有最多高被引论文作者的机构。在全面评估研究能力、教育能力等指标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首的多所大学的排名都超过了日本的顶尖大学。但尽管如此,中国大陆至今没有诞生过“引文桂冠奖”的获奖者。相反,日本虽然在高被引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作者数量、大学排名等方面表现持续低迷,但却诞生了众多的“引文桂冠奖”得主,领跑亚太地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科睿唯安学术与政府事业部业务解决方案顾问安藤聪子讲述了如下看法:
单靠近年来引用次数的急剧增长不足以获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荣誉,引用频率高且具有长远影响力的研究积累更为关键。研究基地设在中国大陆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研究成绩相对较弱。毫无疑问,中国大陆的研究人员中总有一天会出现“引文桂冠奖”的获奖者,但何时出现还难以预测。
有关日本研究能力的数据令人担忧
那么,日本在亚太地区“引文桂冠奖”获奖者数量上的优势未来能否保持呢?近年来,不乏数据显示日本的研究能力出现低迷。在科睿唯安去年11月发布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名单2023年版”中,共列出了6849名发表了多篇被众多研究者引用的高价值论文的研究人员。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美国,有2669人(前一年为2764人),排名第二的中国有1275人(前一年为1169人),相较上年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从近五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在全球高被引论文作者数量中的占比提高了一倍以上。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于今年8月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 2024》报告书也显示,中国的被引用次数进入TOP1%、TOP10%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均较前年有所增加,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另一方面,入选“高被引论文作者名单2023年版”的日本研究机构所属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86人,较前一年减少了4人。从入选国家/地区的排名来看,日本在2014年排名第五,但排名逐年下滑,2018年之后便再未进入过前十。在《科学技术指标 2024》中,日本的被引用次数进入TOP1%、TOP10%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分别位列世界第12位、第13位,与前一年持平。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科睿唯安 “2024年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获奖者名单”
科睿唯安 “Citation Laureates 2024 list”
诺贝尔基金会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评选出全球最佳研究人员 高被引论文作者名单2023年版
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指标 2024》
【相关报道】
2024年09月13日 客观日本 日本在AI领域落后明显,全球最大AI学会的日本论文数量仅占2%
2024年08月20日 客观日本 日本博士生入学人数增加4.4%,高被引论文排名继续低位
2024年06月11日 客观日本 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日本的大学排名继续下滑,东京大学排到第32位
2023年11月27日 SPC 【23-16】中科院跃居高被引论文作者所在单位排名第一名
2023年10月10日 客观日本 THE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来自日本
2023年09月27日 客观日本 柳泽正史和片冈一则获引文桂冠奖,成为诺贝尔奖有力候选
2023年08月23日 客观日本 日本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和占比近20年来显著下降
2023年06月28日 客观日本 THE发布亚洲大学排名:前十中大陆及香港占7所,日本仅东大一家入围排第八
2022年10月03日 客观日本 长谷川、谷口、渡边三人“引文桂冠奖”,成为诺贝尔奖有力候选人
2022年05月30日 客观日本 确保人才和时间恢复研究实力,日本的政府支援劣于韩台等国家与地区
2021年09月29日 客观日本 期待诺奖,岸本、平野和泽本获得诺奖风向标“引用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