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于9月27日公布了“世界大学排名2024”。近年来排名持续低迷的日本在今年的排名中有所上升,共有5所大学跻身前200名,比去年增加了3所。值得注意的是,以排名第29位的东京大学为首,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等5所大学的排名较去年均有所上升。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大学也持续获得高度评价。
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日本的大学
中国内地的大学也在持续进步。进入前200名的大学有13所,较前年的10所、去年的11所进一步增加。前200名的大学中来自美国的有56所,位列第一,其次是英国有25所,德国以21所位列第三,中国位列第四。虽然排名的顺序本身与去年和前年没有变化,但排名前三位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相较去年在入榜数量上均出现减少。此外令人瞩目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第12名和第14名,进一步接近前10,并且中国的13所大学的排名相比去年均有所上升。
“世界大学排名2024”Top200大学中排名前13的国家与地区
国家/地区 | 大学数量(去年) | 排名最高大学名 | 排名最高大学世界排名 |
美国 | 56(58) | 斯坦福大学 | 2 |
英国 | 25 (28) | 牛津大学 | 1 |
德国 | 21 (22)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30 |
中国 | 13(11) | 清华大学 | 12 |
澳大利亚 | =11(10) | 墨尔本大学 | 37 |
荷兰 | =11(10)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48 |
加拿大 | 8 (7) | 多伦多大学 | 21 |
瑞士 | 7(6)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11 |
瑞典 | =6 (5) | 卡罗林斯卡学院 | 50 |
韩国 | =6 (6) | 首尔大学 | 62 |
日本 | =5(2) | 东京大学 | 29 |
香港 | =5(5) | 香港大学 | 35 |
法国 | 4(4) |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 40 |
(数据来自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数字前的“=”表示与他校并列
日本的大学排名实现了大幅上升,东京大学从去年的第39位上升至第29位,京都大学从第68位上升至并列第55位,此外,东北大学从第201~250位上升至并列第130位,大阪大学从第251~300位上升至并列第175位,东京工业大学从第301~350位上升至并列第191位。往年的 THE 排名,日本的大学排名明显低于另一个著名的世界大学排名机构——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夸夸雷利·西蒙兹(QS:Quacquarelli Symonds)的结果,然而今年的THE 排名则与今年6月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2024”(东京大学第28位,京都大学第46位,大阪大学第80位,东京工业大学第91位,东北大学第113位)相比,缩小了差距。
排名前10的大学与去年相同,仍由美英大学包揽
总体排名方面,英国牛津大学连续8年蝉联第一。第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去年与他校并列第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3位(去年第5名),美国哈佛大学第4位(去年第2位),英国剑桥大学第5位(去年与他校并列第3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第6位(去年第7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第7位(去年第6位),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第8位(去年第10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9位(去年第8位),美国耶鲁大学第10位(去年第9位)。虽然排名有所变动,但与去年相同,前十名仍然由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包揽。
清华北大逐渐接近前10
快速接近前10的是清华大学,从去年的第16位上升至了12位,北京大学也从去年的第17位上升至14位。此外,中国内地的大学中,上海交通大学第43位(去年第52位),复旦大学第44位(去年第51位),浙江大学第55位(与他校并列,去年第67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57位(去年第74位),南京大学第73位(去年为并列第95位),四川大学第150名(与他校并列,去年为并列第196位),华中科技大学第158位(与他校并列,去年为并列第176位),武汉大学第164位(与他校并列,去年第173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168位(与他校并列,去年351~400位),北京师范大学第177位(与他校并列,去年251~300位),同济大学第185位(与他校并列,去年第251~300位),以上进入前200的13所大学的排名均有所提升。
THE分享了两句话:“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不断改善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前中国专家);“美英在大学排名中虽然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实力相对有所减弱”(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谢菲尔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同时,前面提到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前中国专家也明确表示:“虽然中国优秀的教育机构是非常有能力的,但除了前25所大学外,其他大学的质量明显下降非常明显。中国当局有必要切实改善大学之间存在的差距。”
亚太地区大学得到高评价
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的大学也持续获得了高评价,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这两所新加坡的大学排名分别是第19位(去年第19名)、第32位(去年第36位),继续高位排名。香港以排名第35位的香港大学为首,在排名前 200 名的大学中有5所大学与去年相同均跻身前 100 名。澳大利亚以排名第37位的墨尔本大学为首,共有11所大学进入前200名,比去年增加了1所。韩国以排名第62位的首尔大学为首,与去年相同,也有 6 所学校进入了前 200 名。
“THE世界大学排名2024”中进入Top200的亚太地区大学
世界排名 | 去年排名 | 2024年QS排名 | 大学名 | 国家/地区 |
12 | 16 | 25 | 清华大学 | 中国 |
14 | 17 | =17 | 北京大学 | 中国 |
19 | 19 | 8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29 | 39 | 28 | 东京大学 | 日本 |
32 | 36 | =26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35 | 31 | =26 | 香港大学 | 香港 |
37 | 34 | 14 | 墨尔本大学 | 澳大利亚 |
43 | 52 | 15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44 | 51 | 50 | 复旦大学 | 中国 |
53 | 45 | =47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 |
54 | 44 | 42 | 莫纳什大学 | 澳大利亚 |
=55 | 68 | 46 | 京都大学 | 日本 |
=55 | 67 | =44 | 浙江大学 | 中国 |
57 | 74 | =13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 |
60 | =54 | =19 | 悉尼大学 | 澳大利亚 |
62 | 56 | 41 | 首尔大学 | 韩国 |
=64 | 58 | 60 |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 |
67 | 62 | =34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澳大利亚 |
70 | 53 | 43 | 昆士兰大学 | 澳大利亚 |
73 | =95 | =141 | 南京大学 | 中国 |
76 | 78 | =74 | 延世大学 | 韩国 |
82 | =99 | 70 | 香港城市大学 | 香港 |
83 | =91 | 56 | 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84 | =71 | =19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澳大利亚 |
=87 | 79 | =65 | 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 |
=111 | 88 | 89 | 阿德莱德大学 | 澳大利亚 |
=130 | 201-250 | 113 | 东北大学 | 日本 |
=143 | =131 | 72 | 西澳大学 | 澳大利亚 |
=145 | =170 | =145 | 成均馆大学 | 韩国 |
148 | 133 | 90 | 悉尼科技大学 | 澳大利亚 |
149 | =163 | =100 | 浦项科技大学 | 韩国 |
=150 | =139 | 68 | 奥克兰大学 | 新西兰 |
=150 | =196 | =355 | 四川大学 | 中国 |
=152 | =187 | 69 | 国立台湾大学 | 台湾 |
=158 | =176 | 275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 |
=164 | 173 | 194 | 武汉大学 | 中国 |
=168 | 351-400 | =25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 |
=175 | 251-300 | 80 | 大阪大学 | 日本 |
=177 | 251-300 | =272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 |
180 | 175 | =130 | 麦考瑞大学 | 澳大利亚 |
=185 | 251-300 | 216 | 同济大学 | 中国 |
=191 | 301-350 | =91 | 东京工业大学 | 日本 |
=193 | 201-250 | 254 | 澳门大学 | 澳门 |
=199 | =193 | =189 | 昆士兰科技大学 | 澳大利亚 |
=199 | 174 | =266 | 蔚山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数据出自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
评估方法变化,新增专利指标
THE在公布今年的排名之前已明确表示改变了评估方法。这很可能是日本和其他亚太地区大学排名提升的原因之一。一直以来,大学排名按照“教育”(评估权重30%)、“研究”(评估权重30%)、“论文被引用数”(评估权重30%)、“国际性”(评估权重7.5%)、“企业收入”(评估权重2.5%)五项评分指标进行评估,根据对其进一步细分的合计13个项目的评价总分对世界各大学进行排名。
今年的评估方法则增加到了18项,五项评分指标中只有“国际性”这一个指标完全没有改变。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论文被引用数”,今年的评估方法不再像往年那样仅根据被引用论文数量来评估,还强调了引用论文的重要性等研究质量因素。此外,“企业收入”中新增了大学研究被引用的专利数量这一新指标。并且其评估权重从2.5%提升至4%。此外,在“教育”指标方面,“教职员工中博士学位比例 ”和“博士学位与学士学位的比例”等项目的评估权重下降,“教育”整体权重从30%下降到29.5%。“研究”指标方面,“研究补助金”和“论文数量”的评估权重也分别下降,整体权重从30%下降到29%。
关于新增的大学研究被引用的专利数量的评估方法,THE解释道,“大学通过技术转让对国家经济作出的支持应该给予更多的评价。”
对重要论文的评估定义存在差异
如何看待研究论文的价值,一直以来,THE、QS的大学排名以及国际信息服务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每年公布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科睿唯安每年在诺贝尔奖获奖者公布之前获奖名单,在医学与生理学、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四个领域为取得了诺贝尔奖级别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员颁发“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今年共有23位获奖者。除两位日本人外,其余都是来自欧美地区的研究人员。从2002年以来的获奖者人数来看,日本以36名获奖者的优势在亚太地区摇摇领先。
除日本外,在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研究人员每年获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的人数只有2到3名,而中国内地尚未有研究人员获得该奖项。有4位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在获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他地区就只有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的评选标准不仅考虑被引用次数的多少,还重视是否是该论文所展示研究成果的主要发现者,以及是否属于未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点领域等,相比而言更加重视论文的价值。这些差异被认为是日本研究人员获得高度评价的原因。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网站】
泰晤士高等教育「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泰晤士高等教育「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夸夸雷利·西蒙兹「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
【相关报道】
2023年09月27日 柳泽正史和片冈一则获引文桂冠奖,成为诺贝尔奖有力候选
2023年07月07日 QS世界大学排名2024:亚洲大学的跃进势头告一段落?
2023年06月28日 THE发布亚洲大学排名:前十中大陆及香港占7所,日本仅东大一家入围排第八
2022年11月22日 2022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亚洲首次有两所大学进入前十
2022年10月20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排名提升,全球研究实力分布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