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THE)10月9日公布了“世界大学排名2025”。排名第1位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第2位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十名的大学被英美两国包揽,与“世界大学排名2024”相同,欧美主要国家的顶尖大学均获得了高评价。另外,以第12位的清华大学、第13位的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的高排名也引人注目。日本除排名最高的东京大学较去年排名上升1位至第28位外,另有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合计5所大学跻身前200位,与去年相同。
进入前200名的5所日本大学与去年相同
近年来排名表现持续低迷的日本,在去年的排名中表现有所改善。在“世界大学排名2023”榜单中进入前200位的只有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2所,去年的榜单中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的排名进入了前200位,大学总数增至5所。这一变化被认为是THE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部分调整有关。此次的排名中,上述5所大学再次进入前200位。东京大学在所有五项评估指标中均获得了与上次相同或更高的评价,排名也上升1位至第28位。京都大学排名第55位(与去年相同),东北大学第120位(去年第130位),大阪大学第162位(去年第175位),东京工业大学第195位(去年第191位)。与去年的评价相比,东北大学在除“研究质量”以外的四个指标的评分均有所提升,大阪大学在“教育(学习环境)”和“研究质量”两个指标上的评分有所提高。
东京大学安田礼堂
2024年10月1日,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合更名为东京科学大学的东京工业大学,此次仍与去年一样以东京工业大学的名义参评。尽管该校在“教育(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的评分有所提高,但“研究质量”和“国际性”的评分下降,导致其排名比去年下降了4位。进入前200位的5所大学在“与企业的关系”一项均获得100分满分,这一点引人注目。除东北大学的得分从去年的99.9分提升至100.0分之外,其余4所大学均保持了满分成绩。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虽已与东京工业大学合并,但此次排名仍以原大学名义参与评估,排名与前一年相同,在 401~500位之间,评分在日本的大学中排名第10。除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之外,名古屋大学(201~250位)、九州大学(301~350位)、北海道大学(351~400位)、筑波大学(351~400名)也进入了前500名。这些大学的排名均与去年排名相同。
中国大陆大学排名显著上升
从入围前200位的大学数量来看,美国虽然比去年减少了1所,但仍以55所大学位居榜首。第2位的英国有25所大学上榜,与去年持平。第3位是德国,有20所大学(去年为21所),其中慕尼黑工业大学位列第26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大陆,虽然中国大陆前200位的大学数量与去年相同为13所。但清华大学保持了第12位,北京大学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3位,进一步接近被英国、美国大学占据优势地位的前十名。
中国大陆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复旦大学排名第36位(去年第44位)、浙江大学第47位(去年第55位)、上海交通大学第52位(去年第43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53位(去年第57位)、南京大学第65位(去年第73位)等7所大学进入前100位。此外,武汉大学位列第134位(去年第164位)、北京师范大学第146位(去年第177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152位(去年第168位)、同济大学第154位(去年第185位)、华中科技大学第166位(去年第158位)、华南理工大学第183位(去年第201~250位)等13所跻身前200名的大学中,有10所大学的排名较去年提升。THE认为,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澳大利亚知名大学排名下滑
近年来,澳大利亚与中国同样在THE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次榜单中,澳大利亚进入前200位的大学数量有10所,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和荷兰。然而,澳大利亚的知名大学排名普遍下降,墨尔本大学排名第39位(去年第37位)、莫纳什大学第58位(去年第54位)、悉尼大学第61位(去年第60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73位(去年第67位)、昆士兰大学第77位(去年第70位),排名靠前的这5所大学的名次较去年均有所下降。THE表示,世界研究人员的声誉和国际性的评估下降是导致澳大利亚的大学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国家/地区的比较来看,英、美两国的优势仍与去年的榜单相同。然而,美国进入前100位的大学比去年增加了2所,达到38所。但在101~200位之间只有17所大学,为历史最低水平。英国的大学则在研究人员声誉调查中的研究评估得分有所下降。THE强调,在过去的4年间,进入前200位的美国大学从59所减少至55所,英国的大学从29所减少至25所,而只有中国和日本的大学数量正在增加。THE还进一步指出,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的大学也首次跻身前200名,是此次排名的亮点。
“世界大学排名2025”Top200中大学数量最多的14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地区 | 大学数量 (去年) |
排名最高的大学 | 最高排名 |
美国 | 55(56) | 麻省理工学院 | 2 |
英国 | 25(25) | 牛津大学 | 1 |
德国 | 20(21)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26 |
中国 | 13(13) | 清华大学 | 12 |
荷兰 | 11(11) | 代尔夫特理工学院 | =56 |
澳大利亚 | 10(11) | 墨尔本大学 | 39 |
加拿大 | 8(8) | 多伦多大学 | 21 |
瑞士 | 6(7)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11 |
韩国 | 6(6) | 首尔大学 | =62 |
日本 | 5(5) | 东京大学 | 28 |
香港 | 5(5) | 香港大学 | 35 |
瑞典 | 5(6) | 卡罗林斯卡学院 | 49 |
法国 | 4(4) |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 42 |
比利时 | 4(4) | 鲁汶天主教大学 | 43 |
(数据来自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和“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数字前的“=”表示与他校并列
“THE世界大学排名2025”中进入Top200的亚太地区的大学
世界排名 | 去年排名 | 2025年QS排名 | 大学名 | 国家/地区 |
12 | 12 | 20 | 清华大学 | 中国 |
13 | 14 | 14 | 北京大学 | 中国 |
17 | 19 | 8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28 | 29 | =32 | 东京大学 | 日本 |
30 | 32 | 15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35 | 35 | 17 | 香港大学 | 香港 |
=36 | 44 | 39 | 复旦大学 | 中国 |
39 | 37 | 13 | 墨尔本大学 | 澳大利亚 |
44 | 53 | 36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 |
=47 | =55 | =47 | 浙江大学 | 中国 |
52 | 43 | 45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53 | 57 | =13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 |
55 | =55 | =50 | 京都大学 | 日本 |
=58 | 54 | 37 | 莫纳什大学 | 澳大利亚 |
61 | 60 | 18 | 悉尼大学 | 澳大利亚 |
=62 | 62 | 31 | 首尔大学 | 韩国 |
65 | 73 | 145 | 南京大学 | 中国 |
66 | =64 | =47 |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 |
=73 | 67 | 30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澳大利亚 |
77 | 70 | =40 | 昆士兰大学 | 澳大利亚 |
=80 | 82 | 62 | 香港城市大学 | 香港 |
82 | 83 | 53 | 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83 | 84 | 19 | 新南威尔士大学 | 澳大利亚 |
=84 | =87 | 57 | 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 |
=102 | =145 | =127 | 成均馆大学 | 韩国 |
=102 | 76 | 56 | 延世大学 | 韩国 |
120 | =130 | 107 | 东北大学 | 日本 |
=128 | =111 | =82 | 阿德莱德大学 | 澳大利亚 |
=134 | =164 | =196 | 武汉大学 | 中国 |
=146 | =177 | 271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 |
=149 | =143 | 77 | 西澳大学 | 澳大利亚 |
151 | 149 | 98 | 浦项科技大学 | 韩国 |
=152 | =168 | =25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 |
=152 | =150 | 65 | 奥克兰大学 | 新西兰 |
=154 | =185 | 192 | 同济大学 | 中国 |
=154 | 148 | 88 | 悉尼科技大学 | 澳大利亚 |
162 | =196 | 86 | 大阪大学 | 日本 |
=166 | =158 | 300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 |
=172 | =152 | 68 | 台湾大学 | 台湾 |
178 | 180 | =133 | 麦考瑞大学 | 澳大利亚 |
=180 | =193 | 245 | 澳门大学 | 澳门 |
=183 | 201-250 | 284 | 南方科技大学 | 中国 |
=189 | 201-250 | 67 | 高丽大学 | 韩国 |
195 | =191 | =84 | 东京工业大学 | 日本 |
(数据来自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5”)
评估方法发生变化
THE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方法包括五大指标:“教育(学习环境)”(占29.5%)、“研究环境”(占29.0%)、“研究质量”(占30.0%)、“企业合作关系”(占4.0%)、“国际性”(占7.5%),每个指标各有多个项目(共18项),最终根据100分满分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与两年前的评估方法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更加强调了研究质量。除了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外,论文的影响力也纳入评估。此外,“企业合作关系”中增加了大学研究被专利引用的数量这一新项目,评分权重从2.5%提高到4.0%。这些变化被认为是导致去年日本大学排名提升的原因之一。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每年公布的排名也广为人知。该排名的评估方法也从前年开始有部分调整。其主要指标包括“学术声誉”(权重30%)、“教师人均论文被引数”(20%)、“雇主声誉”(15%)、“师生比例”(10%)、“外籍教师比例”(5%)、“留学生比例”(5%)、“可持续性”(5%)、“就业成果”(5%)、“国际研究网络”(5%)。
与QS排名不同,THE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指标多达18项,为QS排名的两倍多。其中包括了“获博士学位人员与获学士学位人员的比例”、“获博士学位人数与教职员工人数的比例”,以及教师人均研究经费、论文数、国际合著论文数、来自产业界经费等QS排名中不包含的评估项目。相比QS的排名主要依赖于学术界和雇主的意见调查,THE的评估方法则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数据和定量的评估指标。
THE指出,澳大利亚大学此次排名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声誉”下降,而声誉是通过对全球知名研究人员进行调查,评估他们对大学“教育(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的看法,分别占评估权重的15.0%和18.0%。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网站】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5」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3」
QS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相关报道】
2024年06月21日 2024年THE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等收入国家大学重视SDGs获高评价,日本有2所大学进入前100名
2024年06月11日 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日本的大学排名继续下滑,东京大学排到第32位
2024年05月13日 THE发布2024亚洲大学排名,日本大学的排名普遍提升
2024年02月20日 THE公布2023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东京大学位居第10,日本有10所大学入围前200
2024年02月01日 THE公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日本高校排名全面下滑
2023年12月22日 多所大洋洲大学在“可持续性目标”排名中获得高度评价
2023年10月10日 THE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来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