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未来馆】影像之外,另有风采——有关地球显示器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2021年06月18日 社会教育

大家好,我是一名毕业于2020年的留日学生,现在作为科学交流员(SC)在位于东京台场的日本科学未来馆工作。希望我在未来馆工作时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日本的新角度。

title

日本科学未来馆

这次我打算聊一聊未来馆的标志性展品Geo-Cosmos,意思是“地球宇宙”。Geo-Cosmos是世界首个采用有机EL(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制作而成的大型球体显示屏。它高精细的影像技术与震撼的规模让很多来馆参观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新人SC,我对未来馆前辈们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全纳思想”的实践感触颇深,所以打算从这个角度介绍一下Geo-Cosmos。

◆影像技术还原瞬息万变的地球

2001年,Geo-Cosmos诞生自未来馆初代馆长毛利卫先生的一个纯朴而坚定的心愿。

毛利先生是首位乘坐航天飞机去往太空的日本人宇航员。他感叹于地球在宇宙中的光彩夺目,便萌生了“把从宇宙看到的地球风采分享给更多人”的想法。于是,在克服种种技术难题后,约地球200万分之一大小的Geo-Cosmos便变成了现实。

如今的Geo-Cosmos是经过2011年技术改良后的第二代。它能以超过1000万像素的超高分辨率清晰地展示地球表面的瞬息万变。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不知道Geo-Cosmos表面的那些风云变幻的图像并非重复播放的动画短片,而是气象卫星每天拍摄的真实云层数据经过复原后获得的影像。类似这样,Geo-Cosmos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让很多科学观测数据都实现了可视化。

title

Geo-Cosmos能以超过1000万像素的超高分辨率清晰地展示地球表面的瞬息万变。

尽管对于大多数来馆者而言Geo-Cosmos所提供的视觉体验足够震撼,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它对数据可视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也值得称道,但是,它在视觉维度上的卓越成绩似乎反而凸显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对于这个球体显示屏展示的体验是否如果不依赖视觉感官,就缺失了它的价值?

事实上,展示体验依赖于视觉感官的这个问题,是很多展览设施的共通课题。因为这样的展示环境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视觉障碍人群的需求。一种常见的解决思路是“听音触形”,即以调动访客的听觉或触觉为出发点来进行体验设计。常见的有设置语音导览,盲文介绍,或者可供触摸的展品等方式。如果从视觉以外的角度重新审视Geo-Cosmos能够带给我们的体验,就会发现这个球体显示屏被忽略的风采与价值。

◆妙趣横生的听觉盛宴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Geo-Cosmos的音响系统。在Geo-Cosmos的周围,有一个围绕着它的椭圆形廊桥。桥长125 米,连接了未来馆内3楼和5楼的展厅。在桥上设置有64个扬声器,它们随着桥体形状自然地形成了环绕式的音响环境。更巧妙的是,桥的玻璃墙壁形成的声音反射现象使声音的质感更加神秘、浩瀚,完美呼应了“地球宇宙”这一主题氛围。如果将耳朵贴近玻璃墙壁,还可以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声波的鼓荡。这可是不亲自来馆就无法体验到的听觉乐趣。

其实不仅仅是音频设备有所考究,Geo-Cosmos附近播放着的背景音乐“Inner Cosmos Soundtrack”更是未来馆的用心之作。它由Techno制作人兼DJ的杰夫・米尔斯(Jeff Mills)结合初代馆长毛利先生的太空体验,以“宇宙、地球与人之间的羁绊”为理念精心编排而成。就像宇宙中有日月星辰年华流转,Geo-Cosmos的背景音乐也被设计为迎合工作日、休息日,清晨、正午、黄昏、夜晚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情绪变化。另外,在每天的整点时段,Geo-Cosmos还会根据日程安排上映令人耳目一新的特别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段约4分钟的日语说唱《未来的地层》(Digging the Future)。动感的节奏在音响效果的加持下,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舞动。

title

Geo-Cosmos在每天的整点时分还会根据日程安排上映令人耳目一新的特别内容。

◆新的视角激发新的思路

Geo-Cosmos是一个悬吊在空中的巨大球体。或许正是这种近在咫尺又触不可及的距离感制造了视觉上的震撼感,但也正是这份距离让人们的触觉感官无法施展。怎样才能让来馆者不依赖于视觉,却能在空间维度上对于Geo-Cosmos有所了解呢?

未来馆“全纳思想研究小组”成员的SC前辈们早就对此有所思考。总结来说就是结合馆内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活用环绕Geo-Cosmos的桥体来构思具有独创性的体验设计。虽然桥体并非正圆,但它到Geo-Cosmos表面的距离恰好与人造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成比例(以静止轨道上的人造卫星为例,其离地表高度约为36000公里,按比例缩小就是距离Geo-Cosmos表面18米),于是一个极具科学馆趣味的新思路诞生了:在与来馆者交流中,提议他们在围绕着Geo-Cosmos漫步时,想象自己是一颗正在地球上空沿着环形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这样在桥上的每一小步都相当于在宇宙中移动了1700多千米,是不是超乎想象!

title

围绕着Geo-Cosmos漫步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颗正在地球上空沿着环形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如此看来,展馆体验的优化与创新并不一定非要依赖于硬件设施的完善,而是要起始于某种视角上的转变。虽然依旧无法触碰,但一句新颖的提议所引发的遐想就能建立起来馆者与Geo-Cosmos之间某种身体上的或是空间上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这些新思路最初来自于以全纳思想为视角进行的对既有展品体验提出的审视与质疑。

◆未来馆的执着与实践

像这样,考虑来馆者的多样性以及反思展馆服务的包容性过程,实际上也是进一步发掘和完善展馆体验的过程。而另一方面,在对有额外需求的来馆者提供实际帮助时,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停留于体系表层的思考。对于这一点,我看到了未来馆作为科技类展馆所特有的考量与执着。

首先,未来馆倡导员工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需要额外帮助和支持的来馆者提供合理的服务。比如以视觉障碍人群为例,要认识到每个个体的经历存在先天或后天的不同。同时,视觉障碍可能是对颜色或光的辨识能力的不同程度的障碍,也可能是屈光、畏光、视野异常等视觉上的不便。所以要切忌一概而论地认为对方“看不见”。

其次,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与需求才能够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而这大多数时候是提供服务的一方难以仅通过观察判断的。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了未来馆长期致力于的另一项实践:“对话”。这种双方向的交流模式不仅被贯彻于展厅内探讨科技,畅想未来的场景中,更成为为需要额外帮助和支持的来馆者提供服务时的行动准则。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绝不等于过分关注或特别对待,而应该是建立在其本人需求与意愿之上的合理性帮助。这让我恍然大悟,个体情况的各不相同导致标准答案并不存在,理想的全纳性服务只能在双方的沟通中产生。

话归正传,经历这一番全纳思想视角下的思考,我不禁感叹Geo-Cosmos作为未来馆的标志性展品名副其实。它的价值不仅仅是建立在它代表的先进科技带给我们的感官体验上,更体现在它提示的一件展品与多样的来馆者之间实现互动的可能性上。当然,想要真正实现对所有人开放且友好的展馆环境,必须要将Geo-Cosmos带给我们的启示引申触类,并结合具体情境落实为行动。朝着这个目标,未来馆正带着它的执着走在实践的路上。

供稿 日本科学未来馆 科学交流员 夏祎然
编辑 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