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生活在垃圾屋里的黯淡人生

2019年06月13日 社会教育

平成时代的30年间,便宜货受到追捧,我们已经习惯购买廉价商品,用完就扔。许多人明明收入不错,却全用便宜货。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是催生“垃圾屋”的一个原因。“magonote”公司一年大约会接到主要来自东京都内的850件垃圾屋打扫业务,我们听取了该公司社长佐佐木久史对垃圾屋问题的看法。

垃圾屋打扫前/打扫后

垃圾屋打扫前/打扫后 (magonote公司提供)

据说,继“近藤麻理惠魔法收纳”热潮、断舍离热潮之后,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个被称作“极限民(minimalist)”的群体,他们崇尚极简生活,只保留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除了这些喜欢收拾整理的人,现实中的日本社会还有一个群体,他们“被成堆的物品包围”,更准确说是生活在垃圾堆中。

盛放残羹剩饭和泡面的容器放上几年都不洗不扔,喝过的瓶装和罐装饮料堆积如山。有的人甚至因为厕所里堆满垃圾无法开门,干脆用饮料瓶解决大小便。我经营的“magonote”公司专门打扫这种垃圾屋,一年大约承接850单业务。

一句“已经准备一死了之”促成我决意成为专门企业

多年前的一次邂逅,促使我下定了决心要创立一家专门打扫垃圾屋的清扫公司。

我以前在大阪开过一家搬运公司,后来公司倒闭,想要逃避这段经历的我于2008年来到了东京。为了挣到每天的生活费,我开了一家“便利屋”(为客户排忧解难的服务公司,类似中国电影《顽主》中的三T公司——译注)。当时,我根本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帮助弱势群体”之类的高尚理念,总之是来什么活儿就接什么活儿。

有一次,一名就读于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女学生请我们帮她打扫房间。为了估算劳务费,我去实地看了一眼,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打开学生公寓的房门,从门厅到房间内部,全都是堆起来垃圾,高达一米以上。这名女生不用电也不用气,平时就用手电筒在这个苍蝇乱飞,充满异味的房间里生活。在她之前,我们也接过处理废品和收拾房间的活儿,但要说名副其实的垃圾屋,这还是头一次遇到。

她是一个依靠父母汇款生活的普通学生,手头就只有几万日元。而我的公司也刚刚开业不到一年,没有余力去做无偿的善事。即便如此,想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整日与垃圾为伍,我又狠不下心拒绝。于是,我让她以后分期支付打扫费用。当时,既没有清扫垃圾屋的经验,也没有员工,整个公司就只有我和妻子、儿子三人。我想,总之尽力而为吧,然后一家人就拼命收拾打扫。

“之前已经被好几家公司拒绝。我曾想过,这次如果再被拒绝,就只能一死了之了”——看到她写来的感谢邮件,我终于感到这单接得很有价值。于是,我下定了决心——“不如将这份事业一干到底!放弃其他,专注于此!”

舍不得扔掉老物件的老年人

无论是谁,都有保住面子底线的意识,所以只要有朋友来家里玩,或者男朋友住在家里,那么就不会出现不可收拾的状态。但也有一些人不善与人沟通,由于没有人会来家里,房间怎么脏乱都没关系,就听之任之了。

另一方面,现在我们的客户中也有不少高学历、高收入,且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从职业来看,护士比较多。他们大多都忙碌在大医院的急救室和ICU(重症监护室)等关乎生死的一线部门。这些平时勤奋工作,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们在工作之余,却和成堆的垃圾生活在一起。要说他们懒,有点过分。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在无意识中,感觉到与极度紧张状态之间的取得了某种平衡。

某一天,客户自己突然意识到家里的脏乱问题,就会主动打来电话要求提供打扫服务。询问后通常会发现,许多人即使记得最初的缘由,也基本不记得垃圾逐渐堆积起来的过程了。每天要爬上几乎能碰到天花板的垃圾山,在上面走来走去,还睡在垃圾堆上,真是让人感觉很疯狂。

对那些70多岁,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人们而言,没有什么比扔掉东西更痛苦的事情了。无论是昭和时代用过的棉被,还是旧西服、过时的餐具,许多人总觉得“没准哪天用得上”,东西慢慢越来越多,最终变得不可收拾。这种情况情况非常多。

从经验而言,虽然明白不会再用这些东西,但只要保持卫生,并且不妨碍生活空间,那么也不必强迫老年人丢弃旧物。虽然这话不太好听,但等他们过世以后再收拾就行了。实际上,这也是从客户那里学来的经验。

垃圾屋收拾前/收拾后

垃圾屋收拾前/收拾后 (图片提供 : magonote公司)

有一位40多岁的大学女性副教授,过去一直独居,后来为了和年迈的父母同住,决定搬到更宽敞的公寓。她的父母经营过旧书店,两人都很喜欢书籍。停业之后还专门租了一间屋子用来存放书籍。

这位女教授早有心理准备,和父母同住时要一并接纳那批书籍,于是把新租的三居室公寓中的两个房间打通当作了放书的仓库。她说,“(父母)不断送走过世的朋友,身体也渐渐不听使唤,一点一点地失去记忆和回忆。不能让每天都在失去很多东西的人们再失去珍爱的东西了”。

这让我理解到,作为清扫服务从业者,即使拥有收拾整理的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扔掉东西就行了。

都市的孤独催生出垃圾屋

由于首都圈内绝大多数人都住在集合住宅里,所以客户委托我们打扫的垃圾屋主要是各种公寓房。虽然邻居之间只是一墙或一层天花板之隔,但根本没有人彼此注意。既不知道邻居的名字,也不知道是否有人进出,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即使因为忍受不了强烈的臭味而联系物业管理公司,但由于存在法律的屏障,所以也不能立刻进入室内。在研究对策的过程中,时间不断流逝,情况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挽回。我们接单后,即使运走了大量行李,住在一个楼里的住户也仍然是一副视而无睹的表情。虽然人来人往,却感觉像身处无人岛。

很久以前,大妈们总是爱管闲事,甚至会擅自打开别人家的大门,大声嚷嚷“要记得清理垃圾啊!”“这间屋子有怪味,到底怎么回事?”。而近年来,为了避免纠纷,大家都觉得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人际关系的淡薄或许正是催生出垃圾屋的一个背景原因。

雨伞要买15000日元以上的高级货

另一个原因是,平成30年间,日本一直处于通缩状态,人们总是喜欢购买便宜货。除了百元店和快速时尚外,还有拼低价的网购电商加入混战,我们已经习惯了买便宜货用完就扔掉。也有许多人其实收入不错,用的却也全是便宜货。

几年前,我去了一位客户家里,发现300日元一把的塑料伞堆成了小山。还有几百条看起来很廉价的领带和大量冒牌名表。我对这位客户说,“雨伞起码要买15000日元的,西装要买50000日元以上的,手表要顶级名牌。请您拿出勇气,换掉家里的东西”。

300日元的伞总会忘在居酒屋的置伞处,需要的时候又会随手在便利店里买一把。如果拥有15000日元一把的雨伞,就不会再想用那些便宜的塑料伞,而且会惦记着不要落在外头。如果是100万日元一块的手表,就会小心呵护使用一辈子,而不会回到家里就随手一扔,最后搞得不知去向。

这位客户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慢慢换掉了家里的东西,而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此后,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收入也提高了。

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没有便利店、百元店和网购,恐怕也就不存在清扫垃圾屋之类的业务了。如果习惯了购买便宜货,用完就扔,那么人类自己也会变得廉价。

脏乱差房间一例

脏乱差房间一例(照片 客观日本编辑部)

收拾房间就是收拾人生

有些客户是出于“突然调动工作”“有人要来检查燃气器具”等理由来找我们的。但摆脱垃圾屋的生活状态,并非一件被动的事情,如果本人不主动“想要做点什么”,那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而且,靠专业清扫公司“在自己外出的半天时间内打扫干净”也不行。我们的原则是要求本人参与。见证堆满垃圾的房间逐渐变得干净整洁的过程,就等同于回放观看自己的这段生活。我们希望这样能避免客户几个月后再次回到垃圾屋的生活状态。

在垃圾生蛆,弥漫腐臭的环境中作业,有时甚至还要一整天和屎尿打交道,这绝非一份轻松的工作。许多人就算进了我们公司,也干不到三天。不过,我想,我曾经意外地帮助被逼到想要自杀的女大学生打消求死的念头,也曾经为某个人的人生转变提供了契机。能够参与到人们的人生剧本之中,或许就是这份工作的乐趣所在。如果失去这种乐趣,那就和苦行僧并无两样了。我深切地感到,收拾房间就是收拾人生。

佐佐木久史(SASAKI Hisashi)

【采访对象】

佐佐木久史(SASAKI Hisashi)
1969年生于大阪市。垃圾屋清扫公司MAGONOTE董事长。他认为垃圾屋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为客户提供改善生活的建议外,还面向有关专家,开展住家医疗、老年人问题等讲座。


采访、组稿:nippon.com编辑部
文章转载自日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