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的“用药手账”和“症状观察记录”如何管理健康

2020年03月03日 衣食住行

孩子小时候免疫力差,经常生病。笔者有两个男孩,3岁之前,发烧感冒就不用说了,经常感染一些但凡是孩子都会得的传染病。两个孩子在1岁和3岁的时候还分别住院一周左右,期间笔者一直陪着。现在回想起来,对管理孩子身体健康而言有两件物品非常有用,在这里想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件物品是“用药手账”。简单来说就是,记录自己所服用药物信息的笔记。

日本的“用药手账”和“症状观察记录”如何管理健康

照片1:各种图案的用药手账

在日本,用药手账主要由药房等免费发放或销售。据说最早始于1990年代,1995年发生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其重要性得到认可,由此得以广泛利用。

对于在地震中受灾的老人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为其提供长期服用的药物,但经常发生找不到就诊记录等的情况,以及患者不清楚自己平时所服药物的详细信息而无法告诉医生自己需要什么药的情况。在日本,当灾害发生时,如果有用药手账,作为特例有时无需医生的处方笺就可以到药房买药,用药手账的作用再次被认可并逐步推广。

从为灾害做准备的角度来说用药手账很有必要,平时可用来管理自己的病历和健康状况。就这一意义而言,不仅是成年人、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日本很多儿童等也在使用用药手账。

笔者家所有家庭成员都有用药手账。笔者没有慢性病和花粉症等过敏症,因此现在上面只记录了因感冒前去就诊时医生给开的处方药信息,同事还记录着怀孕期间妇产科给开的长期服用药物信息,所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就很有用。

较之于自己的用药手账,更经常使用的是孩子的用药手账。孩子从出生时就开始使用,现在孩子5岁已经用了4本了。孩子的用药手账除病历管理外还可记录成长历程。如上所述,笔者的孩子在3岁时曾住院1周左右,当时就带了过去的用药手账,向医生介绍了之前的病历。查看用药手账的记录能找到父母已经不记得的事,而且可以准确地告诉医生上面记录的信息。

另外,带着孩子们回中国时,用药手账也会发挥作用。幸运的是孩子在中国期间没生病,没有去过中国的医院。但笔者还是把用药手账带到了中国,以便万一孩子生病可以告诉中国的医生孩子以前曾经服用过的药物。作为父母,随身携带用药手账能稍微减轻当孩子生病时的不安。

日本的“用药手账”和“症状观察记录”如何管理健康

照片2:用药手账的一页。在药房买药时拿出用药手账的话,医师会帮助贴上印有药品详细信息的贴纸。

另一件物品是身体不适或发烧时等使用的“症状观察记录”。日本要求测量体温的情况非常多。除了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等非常时期外,平时大人需要量体温的情况是到医院就诊时、住院时,或者身体感到不适时。而孩子无法像大人那样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化,因此大多时候需要每天量体温。上保育园时,家长与保育园之间的联络工具有联络笔记,需要在上面记录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上的体温。在保育园期间,保育员每3个小时为孩子量一次体温,并记录到笔记上,通过这种方式来关注孩子的身体状态变化。上小学以后,在有游泳课的夏季,学校会为每个家庭发放游泳卡,需要在上面记录孩子每天早上的体温和能否参加游泳课。

日本的“用药手账”和“症状观察记录”如何管理健康

照片3:保育园的联络笔记。通过在固定时间测量体温来确认孩子的健康状态。

孩子发烧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会建议家长利用“症状观察记录”等记录并观察体温。记录发烧后的体温变化,到医院就诊时可以帮助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还有助于缩短介绍时间。笔者基本没经历过大人发烧去医院时医生给发这种记录表的情况,但做好记录对大人应该也有用。

日本的“用药手账”和“症状观察记录”如何管理健康

照片4:症状观察记录用纸。除了测量体温的日期和时间外,还设置了可以记录是否服药、咳嗽、呼吸音、流鼻涕等症状以及大便状态的记录栏。

上述“用药手账”和“症状观察记录”最近二者都推进了电子化,预计用户会进一步扩大。不过,即便如此,仍然会有一定数量的人觉得记录这项作业太麻烦。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治病,重要的是先了解它。因此,了解自己平时的体温、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反应以及服用的药品名称,并将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状况和用药信息作为“能与医生和家人等共享的记录”,而非“自己一个人的记忆”进行管理非常重要。

日文/照片 原田捷子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