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蒋”述日本:日本的“贫困人口”是真的贫困吗?

2019年02月22日 衣食住行

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常常被自己和其他国家媒体揪住“贫困率”不放。尽管日本媒体“唱衰”日本贫困率达到了15.6%,平均每6到7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线下。但是,在日本生活的人却普遍对此没有实际感受。

这首先是因为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而日本所提到的15.6%的贫困率,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绝对贫困率。绝对贫困率是指收入无法购买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所需的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的群体占全国人口的比例。2015年,世界银行将绝对贫困线设置为1天收入达不到1.9美元(约合190日元)。

“蒋”述日本:日本的“贫困人口”是真的贫困吗?

在日本,便利店、餐饮店的多数岗位兼职1小时的收入在800-1000日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天只要工作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超过绝对贫困线。如今,日本的“求人倍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失业率也处于低位,只要愿意工作就不会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当然,绝对贫困率一般是发展中国家所讨论的话题,如果把绝对贫困率作为追求,并不符合日本社会实际情况。

相对贫困展示的不是一个国家贫困人口的多少,而是展示社会收入差距的一个指标。根据OECD的指标,相对贫困率指的是等价可支配收入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位数的家庭成员,为相对贫困群体。2015年,日本全国年收入的中位数在245万日元,因此相对贫困人口就是年收入在122.5万日元以下,月收入在10.2万日元以下的群体。正是这个群体在日本的比例为15.6%。

相对贫困率强调的不再是最基础的生活所需,但却因为有限的收入限制了人在温饱基础上的发展潜力,也因为长期捉襟见肘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消沉而长期在社会中被关注。对于儿童来说,长期感受不到安定的生活状况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想法,从而更容易走上“低学历、低收入”的人生道路,如果他们还会选择结婚生子的话,后代也很可能重复同样的轨迹,成为一个循环。

“蒋”述日本:日本的“贫困人口”是真的贫困吗?

一般而言,正常的双职工家庭能够摆脱这一命运。一个三口之家,哪怕父母是非正式职员,只是在最普通的岗位工作,每年的收入也可以超过相对贫困线。因此,相对贫困中一个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单亲家庭,尤其是单身母亲家庭。日本政府目前也在提出为单亲家庭提供更多的补助,以帮助这个群体更好地生活。此外,教育无偿化等政策的不断推进,也将进一步减轻这个群体的经济压力。

所以,即使在日本媒体报道“贫困”时,一般也理解为“相对贫困”而非“绝对贫困”。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相对贫困率达到了15.6%,但是,日本NHK的调查也同样显示,日本社会中认为“幸福”的人比例达到了92%。在探讨这一对比时,日本一杂志提到了一点:地位财产和非地位财产。

地位财产和非地位财产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的两个基准。地位财产指年收入、社会地位、房、车等能够轻易与他人相比较的财产。非地位财产指健康、亲情、友谊、爱情等肉眼不可见,难与他人相比较的财产。相较于从拥有大量地位财产而获得的幸福,非地位财产带来的幸福有更长久的特征。因此,不论地位财产多少,幸福度高的人往往都是重视非地位财产的人。

相对贫困是一种现实处境。许多人认为这群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状况下之时,他们或许更注重自己和亲人、朋友、爱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外界如何看待自己,对于他人地位财产的丰厚没有过多的嫉妒,这才有了92%的幸福比例。

日本社会中还有很多人为相对弱势群体呼吁,这也是能够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以看笑话的心态看待日本的“相对贫困率”,我们可能选错对象了。

供稿 蒋丰
编辑修改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