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佐贺县的有田镇被称之为日本的景德镇,它和景德镇也是友好城市。来自景德镇的我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放弃了去热门景点的行程,直奔小镇,想一探究竟。
有田站不大,很小的火车站台上,到处张贴着”欢迎!有田陶器市“的宣传条幅。每年4月29日至5月5日正是有田举办陶器市的时节,据说今年已经是第116届了。
和很多日本文化源自隋唐不一样,日本的陶瓷始祖是被丰臣秀吉带到(抓掳)到有田的朝鲜人李参平。公元1616年,他在有田东部地区的泉山发现了制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石矿,从而烧制出了日本最早的瓷器——有田烧。从此,有田成为了日本陶瓷的发祥地,而有田烧也几乎成了日本陶瓷的代名词。
走出火车站,就是小镇的主街。陶器市期间沿路都是陶瓷商店摆出的摊位,类似我们景德镇的陶瓷一条街。
日本瓷器工艺的发展也深受着景德镇的影响。17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模仿景德镇的彩绘瓷器,元禄年间(1688~1703)又开始模仿景德镇嘉靖万历的金彩器物,肥前时期(1720-1740)开始模仿景德镇的青花瓷技艺。
以后历经几百年,以有田为代表的日本瓷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瓷器图案和画面颜色多以明快,大红大绿,黑白相间为主。
难能可贵的是有田烧一直都坚持纯手工制作,所以面对瓷器的时候,你不会感受到机器的冰冷,而能体会到作者制作时的真实情感。
据说有田烧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温度均匀,热茶或热汤倒入,很快温度就保持在温暖而不烫手的最佳温度,并且可以持续保温。所以有田的各种瓷餐具深受家庭主妇们的欢迎。
有田至今仍保留着瓷器发祥地的原有风貌,街道两旁很多的老房子里,坐落着许多窑厂的直营店。这种自产自销式的陶瓷集市每年都能吸引大约一百多万人光顾。
绵延4公里的陶瓷集市,没有高大上的展厅,没有嘈杂的叫卖声,也很少有看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瓷器。
一百多年来,有田陶瓷市始终保持着这种朴实亲民的形式,而陶瓷匠人们的匠心之作,才是有田陶瓷市永恒的追求。
依山傍水的天然条件孕育出了有田的陶瓷文化。而传统建筑与工房、画廊、陶窑、餐厅、美术馆、民居等互相交错,更显现出有田的独特魅力。
短短的几个小时,走马观花陶器市,很难领略到有田陶瓷的精髓,但有田陶瓷所追求的工匠精神着实值得尊敬。而作为景德镇人,更为千年瓷都的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离开有田,乘火车来到长崎市。原本是奔着这里号称价值千万美金的夜景而来的,可惜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山上云雾笼罩,我们只好放弃攀登稻佐山,转而在市区游玩。
长崎是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口,站在长崎站的天桥上,环顾四周发现都是高山,这里的民房一直排列到山顶。
长崎市也是继广岛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被原子弹爆炸过的城市。但由于长崎市四面环山,当年原子弹爆炸受害程度比广岛有所减轻。
长崎原爆公园,原子弹落下500米处,是当年的浦上天主教堂,摧毁后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房柱。破损的红砖、斑驳的神父雕像,述说着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母子雕像的座基上刻下了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准确时间,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一时刻,珍惜当下和平世界的美好。
1945年原子弹就在公园上方500米处爆炸,现在公园还掩埋着大量原子弹爆炸毁坏的房屋的砖和瓦砾。这些剖露的原爆时遗留的地层,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浦上天主教堂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教堂,建于1914年,历经30多年才竣工。但在短短的3秒中就被夷为了平地。现在这座小教堂是在当年的遗址上重建的,于1959年完工。
1981年2月23日,出访日本的若望·保禄二世造访了浦上天主堂,并发表了反核反战宣言。也因此,他的形象被永久保留在浦上天主堂门前。
在长崎中岛川上,有二十座古桥,桥与桥之间相距不足百米,形成了一道古桥风光。眼镜桥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石制的双孔拱桥,也是日本三大名桥之一, 被日本的史书赞美为“日本最古最有名的石拱桥之一”。
它是1634年由中国江西的和尚如定设计建造的。拱形的桥身倒映在水中央、状似眼镜,故有“眼镜桥”之名。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一次大水灾中,眼镜桥附近的钢筋混凝土现代桥梁全遭冲毁,唯有眼镜桥安然无恙。
桥下两边河堤有心形石,据说找到心形石就能找到幸福。
哈哈,终于找到一块,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呀。
长崎自古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里有日本唯一的孔庙,有16世纪建造的著名的「四大唐寺」,中华街以及拱形石桥等等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可惜这次我们没有时间一一造访,但小小的石桥闪耀着的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之光,已然在异国他乡熠熠生辉。
文、照片/视频:乐游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