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由德川家康一手打造的巨大都市东京:几经毁灭与重建,江户终归是东京根基(下)

2021年10月19日 文化历史

明治维新后,江户改称东京,迅速推进西化。即便关东大震灾与东京大空袭屡屡把东京烧成了灰烬,然而,这座城市却一再重新崛起。而且,东京的根基始终是那座由德川家康一手打造的江户城。

title

日本桥上方的首都高速公路

一如本文上篇所述,东京原本是块杂木丛生、湿地满布的寂寥土地,后经德川家康开创江户幕府,才得以在百年的光阴中成长为超大都市。随着时代进入明治之世,政府当局为了迈向近代化而从西欧招揽专家,使得西式建筑林立于东京街头。

关东大震灾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明治维新后,东京都心的政府厅舍与办公商务区多了不少西式建筑,但一般商店林立地段与住宅区仍一如既往,多半是密集的木造建筑。1923年9月1日,规模7.9级的关东大地震袭来,东京市(今东京23区)各处不断发生火灾,都心地带化为火海,死亡与失踪的民众超过10万人。

除了大藏省、内务省、警视厅等主要中央政府厅舍外,许多文化设施与商业设施如帝国剧场、日本桥三越本店等均惨遭火舌吞噬。师法西方技术点滴打造起的新兴首都,仍敌不过地震的毁灭力。

在之后的首都重建工作中全面担负起重任的,是大震翌日紧急走马上任的内务大臣后藤新平。他一上任便起草出“复兴帝都”的全面重建计划,四个星期后,后藤在9月27日成立的帝都复兴院,以内务大臣之身兼任复兴院总裁。原本他希望编列40亿日元的重建预算,相当于那时一般政府预算(约15亿日元)的2.7倍之多,但后来议会不同意这个天文数字,只得做罢,最终压缩至6亿日元。

震灾过后没多久,后藤便打了电报给素有亲交的美国行政专家Charles A. Beard,希望能延揽他来东京。Beard回复后藤电报表示,“要修建新的市区道路,禁止建造阻挡这些道路的建筑物,还要统筹安排火车站”。当时东京市人口已突破300万,人口过度密集,住宅不足,且道路窄小蜿蜒,也还没整顿好下水道,整体环境相当恶劣。后藤认为Beard的建议深得我心,便开始拟定计划,试图通过重建一并解决东京在震灾前就有的问题。

纵贯东京中枢的靖国大道、晴海大道、昭和大道(当时称大正大道)等通衢大道,以及隅田公园、滨町公园等都市绿地,都是那时完成的大型工程。另外,环绕东京中心地带的JR山手线,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前,迟迟无法从地主手中收购上野至东京车站之间的土地,导致圆环缺了一个角。震后大火烧遍东京,土地收购水到渠成,环状的山手线得以于1925年正式开通。

通过震后重建事业,许多道路规划与设施纷纷整顿完成,大规模的土地规划也同时推动。要说今日首都东京的根基正奠基于此,一点也不为过。

另一方面,面对市中心严峻的火灾灾情,许多民众选择搬迁到郊外生活,连带促成了文化人的迁居,形成所谓“鎌仓文人,浦和画家”的格局,住在环境美好的郊外俨然成为一种身份标志。住宅用地的买卖盛极一时,民间企业开始铺设铁道以连接市中心与住宅区,如此种种都是关东大地震后才出现的现象。

东京大空袭后的重生

面对关东大地震造成的巨大伤害,东京虽然在短时间内重新站起来,但紧接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又让东京陷入了一片火海。从1944年11月到战事结束为止,东京在这段期间承受了106次空袭。其中,1945年3月10日在深川一带的大空袭,更造成了10万人以上的死亡。屡屡的空袭几乎把东京中心地段破坏殆尽,徒留大火吞噬后的废墟。

然而,重建以飞快的速度展开,战争结束后大约10年,经济规模便恢复到战前水平。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读完中学的应届毕业生们从地方都市来到东京,集体就业成为一股风气,这些年轻人是日本高度经济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角。1964年的东京奥运更是推动了各项事业,诸如开通全球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及铺设首都高速公路等等,无一不是为了向世界彰显日本已从战败阴影中崛起。1968年,日本第一栋超过100米的摩天大楼,霞关大楼竣工。接着,都市计划法于同一年修订,建筑基准法也在1971年时修订,使得东京都心地带掀起建设热潮,摇身一变成为摩天高楼林立的街区。

title

图为1968年开业的“霞关大楼”,是日本的第一栋摩天大楼,地面建筑36层,地下3层楼,高达147米。如今已迈入第50个年头的“霞关大楼”,至今仍作为办公大楼使用,但在日本建筑物高度排行榜上已掉出100名外

第二次东京奥运与日本桥

现在,为了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东京的各种基础设施与都市机能都在重新评估中。作为都市已进入成熟期的东京,大概没办法像1964年举办奥运时那样,在景观方面大幅改头换貌吧。可是,这座都市正试图在信息安全领域、对未来自动驾驶社会的应变力,以及强化防灾能力等各种层面上力求进化。即便已成熟,东京仍在马不停蹄地持续进化。同时,这座城市也在瞬息万变之中,保持着一些它的不变。

不论东京的外观如何一再翻新,这座城市的根基,仍是德川幕府打造的那座江户城。关东大地震与东京大空袭后推动的重建工作中,环绕于江户城周遭的内濠与外濠,还有与其相连接的沟渠,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盘。地铁线贴着昔日的外濠铺设,各种干线道路与高速公路沿着沟渠兴建。而大名宅邸的广大地皮,则成为政府厅舍与大学、公园的用地。

title

位于日本桥桥墩处的“日本道路起点标记”复制品,实物埋在日本桥上的车道中央部分

“日本桥”建造于德川家康在江户创立幕府那年,这座桥中间埋着“日本道路起点标记”,一如这里曾是江户时代的五街道起点,“日本桥”正是现代日本道路的起点。“日本桥”在1911年时改建为现在这样的石造二连拱桥,并躲过了关东大地震与太平洋战争的摧残。关东大地震时火灾烧出的煤灰痕迹,还有东京大空袭投下的烧夷弹痕,至今都还留在桥上。

title

日本桥与江户幕府同岁,今天的石造二连拱桥是第19代日本桥,竣工于1911年。它成功躲过关东大地震与东京大空袭,持续使用至今

国土交通省与东京都正在研讨,计划把架设在“日本桥”上方的首都高速公路移至地下,期望2020年奥运过后动工。首都高速公路在上一次东京奥运的前一年,亦即1963年时,覆盖了日本桥的上空。那时为了迅速建设基础设施,力求压缩收购土地的时间与建造成本,强行通过了沿着日本桥川建设高架道路的工程案。

时隔50多年后,重新找回日本桥景致的计划登上台面,象征着东京是座持续变化的城市,也象征着这座城市的不变。

撰文/摄影: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本文由 日本网 授权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nippon.com所有,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均请事先联系日本网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