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今年的中秋节和中国的国庆节刚好是同一天,国内各地早就红红火火地着手做各式各样的当地月饼,筹备各种庆典仪式,亲朋好友也在相约是日团聚,而日本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城市社会基本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天,人们和往常一样去上班、去上学、去做各种事情。
来日本旅游过的人会感觉到日本社会里处处有历史的韵味,于细微处感受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相似与联系。那么在中国盛大规模仅次于春节的中秋节,为什么在日本感受不到呢?日本有没有月饼呢?
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答。
第一,日本在历史上不但有八月十五,甚至还有九月十三、十月初十,合称“三月见”。“月见”,是日语汉字,意思就是赏月。也就是说虽然不是全国统一的,历史上日本各地每年曾经有三次月夜下的赏月活动。据文献记载,日本宫廷里摆供团子、品酒赏月的习俗乃受中国文化影响,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恰是继遣隋使之后遣唐使频繁往来于中日之间的时期,由此可知1300多年前日本就有了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徒然草》是吉田兼好写于公元1330年~1331年间的文集,这是一部和清少纳言《枕草子》、鸭长明《方丈记》并称日本三大著名随笔的文学作品,该作品中就出现了“月见”字句,可以从侧面得知赏月行为在距今700年前的日本社会生活里已经存在了。
第二,明治维新之后历法变了,八月十五被搬到阳历去了。日本曾经长期沿用中国的历法,遣唐使回国后依照中国的历法,还编制了日本的太阴太阳历,但农业劳作和日夜生活作息基本上还是遵循中国的阴历,传统年节也都按照阴历进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加速脱亚入欧,于明治5年正式宣布改阴历为阳历,政府发布公告规定传统的年节一律改为按西历日月运行。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明治改历”,这一改动使日本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与天气和节气紧密相关的习俗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传统节日如盂兰盆节,要用新收获的谷穗、瓜果感谢神灵,祭祀祖先,而阳历七月十五前后瓜果稻黍尚未成熟,又逢农忙时节,于是当时社会便盛行推后一个月过节,以期接近阴历年节的时间,日语称为“月迟”过节。记得当年笔者留学时要下乡做调查,导师就提醒我要问清楚当地的过节“月迟”与否。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日本的上班族上学族都按西历安排自己的日程和时间预定,大中城市里“月迟”阴历过节逐步减少,但是各地至今还不同程度地保存有“月迟”过节的习惯,尤其阳历八月十五的月亮基本没有满月状态,所以“月见”习俗也都大多推迟一个月或直接按照阴历来过。如和赏月有关的商品多在阴历八月十五之前上架出售,图一、图二中的“麦当劳月见汉堡”是“期间限定”商品,每年销售一个月左右,今年9月2日开始出售。图三的祭月团子赏味期限定在阴历中秋节当天。这些用于“月见”的节日食品,都是完全抛开阳历八月十五的。
图一 麦当劳的“月见麦当劳汉堡”广告
图二 “月见”麦当劳汉堡有多种口味
图三 “月见团子”的赏味期限就设定在中秋节当天
第三,日本农耕社会很早就有秋收祭的习俗,所以很容易接受外来的中秋节赏月祭月文化。在日本还是农业社会的时代,过去长期有秋季收获之后,用新收获的农作物感谢诸神带来一年的风调雨顺的习俗。于是八月十五又称“芋明月”,当时祭月的祭品是新收获的芋类。有些地区从这一天开始收获芋头。每逢八月十五前,城市的超市会有一份份的团子出售,便于人们摆供祭月。说明城市已经是用大米制品摆供,而看图四可知古时祭月要摆放芋头,图五、图六是2017年笔者在东京郊区看到的中秋夜摆供,祭品有团子和芋头、白薯(日语里白薯也是“芋”),可知“芋明月”秋祭习俗在现代依然有传承。接受唐代赏月习俗,秋收感谢祭色彩浓厚的芋明月改成了赏月的月见。在今日,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日本,与农业紧密相关的秋收祭和感谢月神、赏月的意识也都逐渐淡薄了。
图四 日本古代祭月图,左边是放大了的芋头
图五 2017年东京郊外的祭秋摆设
图六 2017年10月2日在东京郊外看到的祭供团子、芋头和白薯
现代城市社会里让人想起八月十五的“月见”一词只是频繁出现在商机里。图一、图二是有名的麦当劳在每年旧历八月出售的季节性商品“月见麦当劳”汉堡。圆圆扁平的摊鸡蛋的蛋黄寓意着大大圆圆的月亮,据说销路超好。今年的广告居然出现了一张“月见家族”,除了每年的一般麦当劳夹圆圆的摊鸡蛋之外,还增添了早餐月见麦当劳套餐,甜食和饮品的“月见”产品。
日常生活里虽然很少有人专门在八月十五那天外出看月亮,但是生活里还保存有与赏月有关的词语,比如热腾腾的荞麦面或者乌冬面上打上一个圆圆的生鸡蛋,称之为“月见荞麦面”、“ 月见乌冬面”等。日本人用鸡蛋表现满月的语言和食物,都是在讲述传统上曾经有过的人与月亮的行为故事。
第四,日本其实是有月饼出售的,但作为中秋节节日食品只出现在中华街或中国食材店(图七)。日本制作的月饼,著名的有中村屋月饼、山崎月饼,但都不作为特定的应季节日食品,而是作为和食甜点出售的,不像我们以月饼寄托团圆、家庭幸福并由此构成出自文化的重要因素,以至于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这一天都特别想和家人亲友分食月饼、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图七 横滨中华街的大月饼
中村屋记述厂家产品的历史,说中村屋店家创始人夫妇曾于1925年去中国,希望寻找一些打开销路的产品。得知每年八月十五前后中国的月饼销量特别大,于是带回几块,研制改造出了中村屋的“月饼”并限定旧历八月销售。结果旧历八月并没有获得期待的销量——理由应该是日本社会消费层没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也就没有八月十五祈求团圆、阖家平安的民俗意识,缺乏以互赠或共食月饼来祈祷人间团团圆圆的心理基础,因此阴历八月十五虽然有“月见”的赏月行为,但对象征团圆的月饼的消费十分有限——中村屋的“月饼”本身获得评价和市场,于是带着月饼字样的这味点心就常年出现在中村屋的点心销售柜台里。
日本一年四季都有月饼作为和食甜点出售的原因,是上述的阴历八月没有特殊的文化性消费需求。追究历史原因是由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最盛期的唐代,尚没有形成中秋分食月饼或以月饼互赠作为祈祷阖家团圆的民俗行为,遣唐使们带回的赏月文化也并没有月饼寓意团圆的要素。另一个原因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讲述的是一个放下夫君,独自飞往月宫的神话,这个故事似乎也没有被以男子为中心的日本社会所接受。尽管民间传说有多个版本,说嫦娥私自吞服二人的长生不老药成仙,乃是无奈或情急之下所为,但结果是女子长生不老,而把丈夫留在了人间。这样的神话传说在进入日本社会时当然是会遇到阻力的。每个自文化恰似一层厚厚的土壤,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都是有选择的。被过滤功能筛选过的中秋文化,在日本一直流传的就只剩下“月见”(赏月)了。
日本与月亮、仙女相关的,还流传一则《竹取物语》传说,“辉夜姬”(かぐや姫),她是一位来自天庭,最后又回到月宫去的小天女。邻国日本的月宫里住的就是这位小天女,而不是来自人间的嫦娥。还有,日本社会的月宫传说里也有一只小白兔。只是中国月宫里白兔在捣中药,日本月宫里白兔在忙着捣年糕。这也是同一主题反映出不同社会文化要素的一个小小事例。
文 荷塘
编辑修改 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