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2019年07月10日 文化历史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从东京站乘坐新干线3小时,再驱车40多分钟,就到达冈山县备前市伊部地区、日本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前烧的产地。在过去的1000年里,伊部地区的备前烧制之火从未灭过。

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小镇里,南、西、北面的山上各有一处国家指定历史遗迹,即伊部南大窑遗址、伊部西大窑遗址、伊部北大窑遗址。

南大窑建立于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漫山都是备前烧的残躯碎片。日本备前烧的“人间国宝”伊势﨑淳,就住在距离南大窑步行5分钟的地方。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伊部地区周边山上的岩石,经过几十万年的风化后,被雨水冲下来沉淀出黏土层。这种黏土中含有丰富的铁成分,也混杂了很多有机物和砂石,便是备前烧的原材料。土质粗糙富有张力,但耐火性差收缩率大,遇上急剧的温度变化时很容易破损,所以需要持续性的加温。一个大窑通常可以烧制上千件作品,但最终能够被挑选出来的只有十几件。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能诞生于此处的土与火的艺术。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幼时曾在净土宗出家,还曾前往京都大德寺拜一休为师参禅。他将茶与禅结合,自此日本就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村山珠光曾给自己的大弟子、战国武将古市澄胤写过一封短信:“目下,人言遒劲枯高,初学者争索备前、信乐之物,真可谓荒唐之极。要得遒劲枯高,应先欣赏唐物之美,理解其中之妙,而后达到枯高。”由此文可以看出,在村山珠光心里,唐物,也就是中国的陶瓷器只是鉴赏的入门级别,真正的枯高是日本的备前烧、信乐烧。

这倒不是说唐物不及备前。事实上,日本古代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陶瓷器至上主义,之所以会珍视起备前烧这样的土法制陶,与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彼时,战国时代(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正走向终结,所见所闻皆是劫后余生,那些被烧成一片焦土的原野,那些在战争中断了手脚毁了容貌又苟活下来的残缺身体,都给人们以极大的精神刺激。村田珠光是日本审美意识的先驱者,也是那个时代审美体制的构建者。“月も雲間のなきはいやにて候(没有云彩遮蔽的月亮可厌也)”,是他对侘寂美学的提炼,含着泥沙不施釉药原始的备前烧与他的心象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效果。

丰臣秀吉更是对备前烧执念颇深。在天正10年的高松城水攻战前,他曾下达了不许伊部村老少参战的命令。这被解读为他对备前烧匠人的爱护。丰臣秀吉去世后,遗体盘腿面西而坐,被安置在一个高三尺多直径一米长的备前烧甕棺中,葬进京都市东山区的阿弥陀峰。曾拥有黄金茶屋的天下人,最终选择了粗制土陶容身。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在备前烧领域,日本一共有过五位“人间国宝”,依次是金重陶阳、藤原启、山本陶秀、藤原雄,以及伊势﨑淳。前一位去世后,才会重新再选一位。藤原雄是2001年去世的。据伊势﨑淳老先生回忆, “2004年8月末,日本文化厅打来电话,告诉我从下星期开始,就是‘人间国宝’了。事前也没有人通知我,我毫无准备。”

老先生出生于陶艺世家。1961年,他和长兄伊势﨑满一起复原了姑耶山古窑址上的中世纪半地下式穴窑。“备前烧的穴窑,在最近120年几乎无人建国,都用的是瓦斯窑或电窑,这样占地面积小烧起来好把控。所以我们在复原的时候,就连穴窑的烧制方法都不知道。而且也没有文献资料作参考。这种技艺的传承从前都是一代又一代口授的。于是我没事儿就去附近的古窑遗址看碎片,那里有很多古代陶器的碎片。我试图通过观察这些碎片来获得线索。”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在小泉纯一郎任首相期间,官邸的巨型陶壁就是伊势﨑淳老先生的作品。每当小泉在官邸接受采访,陶壁便成为了最好的背景墙。其实通过新闻报道,笔者早都看得眼熟了。直到今日才知道出处。

老先生目前去过三次中国,第一次是为了看兵马俑,第二次是为了登长城,第三次是一对留学生夫妇的邀请。

这里还有一段佳话,1978年老先生受邀到母校冈山大学教育学部美术科任教,当时校内有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分别就读医学部和农学部。丈夫腿部骨折后在中国做的手术,但术后效果不理想,老先生联系了冈山红十字医院,重新安排了一次手术。后来妻子被查出脊椎肿瘤,北京的医院说不能手术,千叶的专科医院说要等4个月才可以,于是老先生又动用私人关系在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为她优先安排了手术,所幸肿瘤不是恶性的,一个月左右就痊愈出院了。“人间国宝”的“宝”,在于艺,更在于心。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近现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合理主义盛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而与此同时,与自然共生的生活理念却越来越稀薄。老先生认为,通过备前烧能够唤起人们与大自然共生共荣的精神。他要求自己观察整个社会,把身处这个时代的感受融入到作品里。“传统工艺虽然要继承,但不能在传统上止步,一味的复制过去。对于传承人来说,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传统,才会让传统活下去。”

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老先生创作了很多黑色的土偶,命名为“魑魅魍魉”,即山川木石的精怪。看着这粗粝的扭曲的形体,倒让笔者想起了庄子《人间世》里的支离疏。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肋,却活得自立自在,不必担心被应征入伍,也没有赋税徭役,得以终其天年。而那些形体正常的人,却往往追求更完美的身材和更漂亮的五官,奔走营营,心有所累,忧虑不竭。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今年83岁的伊势﨑淳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每天早上8点起床,带着5名门下弟子工作到下午5点半。做他的弟子,需要修行5年才可以出师。

他的所有行程都是自己管理,没有秘书不带助手,从冈山到东京的新干线里,还用翻盖式手机敲打出了一篇给备前烧新锐作家个展的寄语。尽管他已经83岁高龄,眼睛也因为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等动过10次手术。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在临别之际,笔者获赠了一个形似鸡蛋名为“种子”的作品。据老先生说,这个“种子”到目前为止,他只创作了5个,分别赠予了5人。“种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蕴含着较大的可能性,也是一位真正的匠人对后辈的期待与祝福吧。

听日本人间国宝讲述千年不灭的土与火――备前烧

伊势﨑淳老先生赠送给笔者的名为“种子”的备前烧,下半部勾画的波浪纹是老先生的花印,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一个波浪纹。

供稿 庄舟
编辑修改 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