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北大学医院妇产科的滨田裕贵讲师与该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医学科学专业围产期医学领域的轻米向日留(博士研究生)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称,妊娠期不仅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也会增加常位胎盘早剥的风险。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约8万名孕妇的数据后发现,妊娠期戒烟可预防约2.8%的病例,避免被动吸烟则可预防约3%的病例。该成果有望推动相关防护措施的强化。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MJ Open》3月4日刊上。

已知香烟烟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成分会损伤构成胎盘的细胞,并减少母体流向胎盘的血流量。有报告称,妊娠期吸烟会增加早产(37周以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常位胎盘早剥的风险,还会增加胎儿及新生儿出现胎儿发育不全、低体重儿(2500克以下)以及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胎盘会在分娩后剥离,而常位胎盘早剥是指在妊娠期或分娩过程中胎盘从子宫剥离的病症,发生率约占所有妊娠的0.4%~1%。一旦发病,已剥离的胎盘就无法恢复原位,因此无论孕周大小都需要终止妊娠。这是一种无法预测且严重的病症,重症病例可能导致子宫切除、孕产妇死亡、早产或胎儿宫内死亡。由于缺乏根治手段,预防尤为重要。
此前研究已证实妊娠期吸烟(主动吸烟)会增加常位胎盘早剥的风险,但国内外均没有被动吸烟与此疾病有关的报告。

图1.妊娠期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导致常位胎盘早剥发病的人群归因(供图:东北大学医院)
因此,研究团队基于“儿童健康与环境全国调查(生态儿童调查)”中约8.2万名孕妇的数据,分析了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与常位胎盘早剥的关联性。
研究团队将妊娠期主动吸烟分为5组(“不吸烟”“以前吸烟但发现怀孕前戒烟”“以前吸烟但发现怀孕后戒烟”“妊娠初期及中后期吸烟:每天10支以下”“妊娠初期及/或妊娠中后期吸烟:每天11支以上”),将妊娠期被动吸烟分为3组(“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每周1-3天且/或每天1小时以下”“每周4-7天且每天1小时以上”)。对于这5组主动吸烟和3组被动吸烟,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与常位胎盘早剥关联的指标——风险比以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F)。
结果显示,在主动吸烟组中,烟草暴露量最多的“妊娠初期及/或妊娠中后期吸烟:每天11支以上”组,其常位胎盘早剥的风险约为“不吸烟”组的2.2倍。在被动吸烟组中,烟草暴露量最多的“每周4-7天且每天1小时以上”组,其常位胎盘早剥的风险约为“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组的2.3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与其他分组之间均未显示出明显关联。
PAF是表示如果妊娠期没有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常位胎盘早剥会减少到何种程度的指标,主动吸烟情况下约为2.8%,被动吸烟情况下约为3%。
本次研究首次揭示了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尽管作为流行病学研究无法直接证明因果关系,但这项研究可以为健康宣教提供依据。
轻米表示:“目前产检与母婴保健服务已开始倡导妊娠期戒烟。今后,除了加强主动吸烟干预外,还需要重视被动吸烟的防控。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开展宣传活动,以进一步推动妊娠期戒烟,减少公共场所与家庭中的被动吸烟。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周围谁是孕妇,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对非自愿被动吸烟人群的保护措施。”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BMJ open
论文:Impact of maternal smoking and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during singleton pregnancy on placental abruption: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Japan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Study)
DOI:10.1136/bmjopen-2024-08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