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熊本大学利用小鼠发现导致男性不育的相关基因

2024年05月20日 生物医药

熊本大学的石黑啓一郎教授等人发现了一种与男性不育相关的基因。通过小鼠实验证实,如果该基因在精巢(睾丸)中不发挥作用,精子就无法产生。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机制,推动生殖医学的发展。

缺乏HSF5基因的小鼠睾丸无法产生精子(睾丸剖面图,供图:熊本大学)

研究团队着眼于一种仅在睾丸中发挥作用的名为“HSF5”的基因。在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删除了该基因的雄性小鼠体内,在产生精子过程中精子细胞会死亡。经过详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在精子的产生源头——精母细胞中作为指挥塔发挥作用,控制生成精子头部和尾部的部分基因。

精子是由精母细胞经过特殊的细胞分裂产生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减数分裂”。此过程中,来自父母的染色体被均分。如果HSF5失活,减数分裂过程将会中止,导致染色体无法准确地分为一半。

研究团队认为HSF5基因在人类男性身上也具有类似的功能,今后计划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与人类不孕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的目标是揭示无精症和精子生成不全等男性不育症的机制,并探索是否存在与不育症相关的其他基因。

该研究是由熊本大学与德岛大学合作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已发表在英国科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日文:《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2024/4/29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15 (2024)
论文:Atypical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HSF5 is critical for male meiotic prophase under non-stress condi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7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