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眼睛来解读人的内心活动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日本东北大学的松宫一道教授等人发现了眼球运动和决策之间的关联性。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将重点放在瞳孔的大小上。“眉目传情胜于口”这句谚语可能会在2050年实现。
测量眼球运动的实验(供图:东北大学)
从众多选项中选择一个的行为就是决策。例如,研究表明,在商店货架上看到想买的东西时,目光的移动会受到决策的影响。
近年来更加明确的是,与决策有关的不仅仅是视线,还有眼球的运动。东北大学的松宫教授等人重点研究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在19名成年人身上安装了测量眼球运动的装置,调查了决策与眼球运动之间的关系。按照决策的难易程度,验从容易决策的案例到难以决策的案例进行了测试,测量了各种案例下眼球运动的变化。
结果发现,在困难的案例中,做出决策后眼球的移动速度更快。研究人员还同时测量了手部的动作,但没有发现差异。
目前还只能测量眼球的速度。如果将视线的变化和瞳孔的大小等与眼睛相关的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解析,“或许能推测出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松宫教授说道。通过观察眼睛,就有可能读懂人的内心想法。
通过读取眼睛的动作来了解希望表达的意愿,将有助于提高因痴呆症等疾病而难以用语言表达意图的人的生活质量。比如明白了对方“想坐下”“想站起来”等意愿,就能给予适当的帮助。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预防犯罪。由于技术进步和人手不足,预计将来无人商店的数量会增加,所以需要采取措施防范入店行窃。如果通过店内的摄像头分析眼球的运动,就能提前发现偷窃者。“如果能不经意地告诉对方‘有人想入店行窃’,就能防患于未然”(松宫教授)。
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也正在对瞳孔大小和眨眼次数进行研究。
该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瞳孔大小和听觉有关。通过瞳孔的大小可以判断注意力集中在哪些声音上。
瞳孔在光线明亮的地方会缩小以限制光线的进入。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瞳孔会变大,以便更容易吸收光线。
瞳孔的大小取决于光线,但研究人员发现,当专注于特定声音时,瞳孔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该研究所人类信息研究部的团队负责人丸谷和史表示:“我们想逐一确认,内心的想法是否会随着瞳孔的变化而显露出来。
虽然用眼睛沟通可以增加沟通的便利性,但同时也存在将想要隐藏在自己内心的想法传达给对方的风险。研究不能抛开隐私保护。松宫教授表示“有必要进行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在内的技术开发”。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是关键
根据眼睛的状态,不仅仅是看向哪里的意识部分,还能够读取情绪和睡意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对眨眼动作的研究始于1920年代。截止到196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眼球运动和瞳孔扩大缩小与人的注意力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关于看到有魅力的人时是否会改变瞳孔运动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
观察眼睛的研究进展离不开测量仪器的进步。到了2000~2010年代,测量眼球运动的仪器开始普及。
虽然仪器具有读取人心的可能性,但要实现这种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良测量仪器。为了测量眼球的运动,需要消除整个身体动作的影响。如果进行跳舞等大幅度动作时,就很难测量眼球的运动。
目前的做法是固定头部。松宫教授表示,“这是将头部固定的非日常状况”,松宫教授指出,为了使研究取得进展,“需要在日常情况下获得准确的眼睛数据。
日文:下野谷凉子、《日经产业新闻》、2023/9/29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