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无法控制想偷东西的冲动和欲望,会反复偷窃却无法停止。因患有偷窃症并反复偷窃而被逮捕的人有很多。虽然这种精神障碍是一种与犯罪直接相关的严重问题,但关于偷窃症的科学研究却几乎没有,其机制也不明确。
患有偷窃症者,会对与偷窃行为相关的环境(线索)进行不正确的学习,会反复刺激偷窃的冲动和欲望。(供图: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信息学研究科副教授后藤幸织、博士生浅冈由衣、MRC Labo Clinic医生元武俊等人的研究团队发现,偷窃症患者对可能引发偷窃症的视觉线索刺激,如对与偷窃相关的超市等场所物品的图像和视频等,会表现出健康人所没有的视线移动和大脑活动反应。该结果表明,由于不正确的学习,偷窃症患者对与偷窃行为相关的视觉线索刺激具有与健康人不同的认知,这可能与物质使用障碍(药物依赖症)等依赖症具有同样的关联机制。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的电子版上。
研究团队向11名偷窃症患者和27名健康人展示了可能引起偷窃欲望的超市场景、出售的商品以及与此无关的室外风景等图像和视频。当研究对象观看上述图像和视频时,研究团队使用眼动追踪装置,追踪图像展示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视线,测量其眨眼和瞳孔变化的情况,并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的活动。
测量结果显示,偷窃症患者在观看含有视觉线索刺激的图像时,其视线注视点、眨眼、瞳孔变化等构成的视线模式与观看其它图像时的视线模式不同。同样的,偷窃症患者前额叶皮质的活动模式在观看含有视觉线索刺激的图像时也和观看其它图像时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健康人对此类特定的图像并未表现出特异性视线模式和前额叶皮质活动。
由此可见,偷窃症患者错误地学习了与偷窃行为相关的视觉线索刺激,从而以与健康人不同的方式感知该类线索刺激。此前的研究表明,药物依赖症患者也会对线索刺激产生特异性反应。此次的研究首次提示了偷窃症与依赖症具有同样关联机制的可能性。
后藤副教授表示:“偷窃症和性偏好障碍引起的犯罪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不被认为是精神障碍,也不作为治疗的对象。本研究通过明确行为依赖症的神经心理学特性,有利于开展适当的治疗,从而对抑制和减少犯罪做出贡献。”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论文:Distinct Situational Cue Processing in Individuals with Kleptomania: A Preliminary Study
DOI:10.1093/ijnp/pyad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