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海大学发现细胞外囊泡的抗炎功能,为治疗急性肝损伤开辟新道路

2022年01月17日 生物医药

肝脏一直是奋战在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最前线,但也容易因外部的刺激而发生急性肝损伤或肝衰竭。对此,近年来除了肝移植外,使用可以分化为骨骼或脂肪等多种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治疗方法也备受关注。MSC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并通过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促进抗炎作用,但需要开发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title

诱导小鼠发生急性肝损伤并测量表示肝脏损伤情况的指标GOT和GPT,通过染色评估了组织坏死区域。由此发现,施用EVs可抑制GOT和GPT升高,组织的肝细胞坏死区域也大幅减少。(PBS:未施用EVs,G2EVs:施用源自肝细胞的EVs,MSCEVs:施用源自MSC的EVs)

因此,日本东海大学的幸谷爱教授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验证了肝细胞分泌的EVs是否也会像MSC一样发挥抗炎效果,以及脂肪酸是否在该机理中起到了作用。具体来说,为提前培养的肝损伤模型小鼠施用了源自肝细胞的EVs和源自MSC的EVs。结果显示,源自肝细胞的EVs与源自MSC的EVs相比,显示出了相同或更高的抗炎效果,显著降低了作为肝损伤指标的血清酶(GOT和GPT)的值。

另外,为分析这些抗炎效果源自EVs的哪部分,研究团队还调查了EVs表面覆盖的磷脂。由此发现,富含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EVs会作用于肝脏和骨髓,抑制炎症。此外,研究团队还自主开发了增强EVs的生物学效应的新修饰法(SPREDs),并申请了专利。今后预定将SPREDs应用于源自肝细胞的EVs,并开发针对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的强力抗炎和组织保护治疗法。

日语原文

文:JSTnews 2022年1月号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