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调查表明,随着新冠病毒的出现,日本中长期的重要科研课题发生了变化。调查结果显示,与传染病等有关的健康危机管理课题愈发重要,但显示每个课题重要性的指数呈整体呈分散趋势。一些课题的完成时间被推迟。
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4月28日公布的报告“疫情之下科技的未来——第11次科技预测跟踪”是根据2020年9月实施的调查结果编写的。调查目的是了解与新冠病毒爆发前实施并于2019年11月公布的“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相比,经历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后,专家的观点有何变化。各个科技领域的1,363名专家参加了问卷调查。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选出了702项重要的科研课题,而本次新调查从这702项课题中挑出279项,让各位专家就各课题的重要性、实现技术以及作为产品或服务在日本投入使用的时间等重新进行了回答。
科研课题的重要性指数分散
通过调查明确的一点是“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结果中明确的科研课题的重要性差异有所减小。受访者按照“非常高”(+2)、“比较高”(+1)、“不高不低”(0)、“比较低”(-1)、“非常低”(-2)的评价做出回答,然后将结果平均化,并按课题将重要性换算成了指数。在“第11次调查”中指数为“+0.6以上”~“+2.0以下”,以0.2分为增量分类的科研课题的数量在此次调查中全部减少。这表明之前认为的重要课题的重要性整体下降。相反,上次被认为重要性比较低的“+0.6以下”的课题数量均出现减少,很明显,重要性指数整体呈分散的趋势。
(图片来自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报告“疫情之下科技的未来——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跟踪”)
重要性升高的课题中排名靠前的是新冠病毒关联
在各项科研课题中,“能快速检测和判断是否感染特定传染病、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染性及未感染者的易感性、可在污染区域和飞机内等使用的超轻量传感器”的重要性指数由“+1.00”大幅升高至“+1.44”而引人关注。在“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的702项课题中,该课题的重要性指数排名第212位,而此次跃升至第6位。不过,在重要性本来就被认为比较高的课题中,指数大幅上升的只有这一项课题。重要性比较高的其他课题基本没有变化。
引人关注的是,在第11次调查中重要性指数为“+1.00”以下,而此次大幅上升的课题很多都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比如,“快速准确地检测公共设施和集客设施,以及机场、港口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的极微量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在第11次调查中的重要性指数为“+0.61”,排名第553位,而此次迅速上升至“+1.37”(第9位)。“抑制室内的‘有害健康的问题’和‘传染病爆发’的高级室内健康环境监测及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指数由第11次调查的“+0.76”(第440位)上升至“+1.28”(第22位)。
此外,“综合考虑环境、病原体和宿主等因子并定量预测和评估新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引起全球流行的可能性和病原性)的系统”的重要性指数由“+0.89”(第330位)上升至“+1.32”(第14位)。“基于综合传染病监控系统(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检查和处方等医疗数据及各种网络数据)的传染病流行预测及预警发布系统”的重要性指数由“+0.85(第366位)”上升至“+1.25(第26位),重要性指数大幅升高的前五项课题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重要性指数大幅升高的课题中还包括被认为受到疫情影响的工作和工作方式相关的课题。“高级VR系统(会议和制造现场的状态管理)及为此提供支持的高速信息流通系统”的重要性指数由“+0.82”上升至“+1.20”,排名也由第395位上升至第43位。“旨在提高办公人员的健康舒适度和业务效率、推动工作方式改革的高级综合劳动者生产力监测技术”的重要性指数由“+0.71”上升至“+1.05”,排名也由第486位上升至第86位。
重要性指数大幅升高的科研课题(前十位)
科研课题 |
本次调查的重要性指数(排名) |
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的重要性指数(排名) |
对公共设施和集客设施,以及机场、港口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的极微量病原微生物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检测系统 |
1.37 |
0.61 |
抑制室内‘健康干扰’和‘传染病爆发’的高度先进的室内健康环境监测及控制技术 |
1.28 |
0.76 |
能快速检测和判断是否感染特定传染病、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染性及未感染者的易感性、可在污染区域和飞机内等使用的超轻量传感器 |
1.44 |
1.00 |
综合考虑环境、病原体和宿主等因子并定量预测和评估新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引起全球流行的可能性和病原性)的系统 |
1.32 |
0.89 |
基于综合传染病监控系统(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检查和处方等医疗数据及各种网络数据)的传染病流行预测及预警发布系统 |
1.25 |
0.85 |
高级VR系统(会议和制造现场的状态管理)及为此提供支持的高速信息流通系统 |
1.20 |
0.82 |
从动物体内消除有损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体等的技术 |
1.31 |
0.97 |
旨在提高办公人员的健康舒适度和业务效率、推动工作方式改革的高级综合劳动者生产力监测技术 |
1.05 |
0.71 |
通过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无缝结合监测、预测和控制基础设施的技术 |
1.29 |
0.96 |
可以代替主人去购物或与他人见面的真人大小的个人机器人及远程机器人的开发与普及 |
0.82 |
0.50 |
(根据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报告“疫情之下科技的未来——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跟踪”编制)
课题预计的实现时间也发生变化
从对各项科研课题作为产品或服务等在日本投入使用的时间进行预测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疫情的影响。重要性指数大幅升高的前5项课题,预测的实现时间也全部提前。“综合考虑环境、病原体和宿主等因子并定量预测和评估新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引起全球流行的可能性和病原性)的系统”,以及“快速准确地检测公共设施和集客设施,以及机场、港口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的极微量病原微生物的系统”这两项课题在“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中被预测2032年实现,而此次被认为2029年,提前了3年。其他3项课题之前预测的实现时间为2030年或者2031年,此次分别提前了2年。
而与能量转换、太空和深海等前沿领域、高功能材料及测量有关的部分科研课题的预测实现时间则推迟。“以在月球建立制水和供水基地为目的的机器人制水厂建造技术”的预测实现时间由2038年推迟到2040年,“在地外天体(月球或火星)上建造永久性有人类活动基地以用于科学观测和资源利用等”的预测实现时间由2040年推迟到2042年,均被认为会推迟2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在太空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将电力传输到地面的太空光伏发电系统”的预测实现时间由2048年推迟到2049年,“在海上实现新的生态城市和新的生态生活方式的‘海洋城市’建设技术”的预测实现时间也由2048年推迟到2050年。
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自1971年开始基本上每5年就实施一次“科学技术预测调查”。通过就科学技术的中长期(从调查时起30年)预测向各个科技领域的众多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来征求意见并进行分析。其特点是采取在第一次进行问卷调查后整理调查结果,然后在第二次问卷调查时让受访者就这些结果进行回答的方式。“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是2019年2月至6月实施的。5,352位专家就设定的702项课题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技术实现的时间和可以实际利用的时间进行了回答。越年轻的专家预测的实现时间往往越晚,获得了颇为有趣的结果。
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是2020年9月实施的,目的是调查“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后发生新冠疫情后,给专家的预测带来了哪些变化。本次调查共有1,363人参与,其中包括“第11次调查”的受访者。调查从702项课题中挑选出了279项,挑选时参考了在第一波疫情爆发时的去年3月1日至第二波疫情爆发时的7月11日期间企业、中央省厅和都道府县发表的约3万份公告,从中挑选出与新冠病毒相关内容之后提取关键词,根据关键词使用频率的高低将科研课题精简了约6成。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报告“疫情之下科技的未来——第11次科技预测调查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