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成果发布资料编译而成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生理学教室的冈野荣之教授、整形外科学教室的中村雅也教授和博士生梶川庆太,以及生理学教室的今泉研人特任助教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技术,通过人iPS细胞制作了具备脊髓区域信息的“脊髓型”神经干/祖细胞,然后移植到亚急性期(伤后第九天:相当于人类的2-4周)的脊髓损伤模型小鼠身上,成功帮助小鼠恢复了运动功能。
研究团队移植了脊髓型以及与脊髓型属于不同区域的前脑型两种神经干/祖细胞,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移植前脑型的群组,运动功能很难恢复,而移植脊髓型的群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另外,还在移植脊髓型神经干/祖细胞的群组确认,移植细胞与受损的脊髓之间建立了神经回路。
此次的研究成果表明,脊髓型细胞更适合进行人iPS细胞源神经干/祖细胞移植。今后有望以此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具备脊髓型细胞性质的安全神经干/祖细胞诱导法。
脊髓损伤是指交通事故等外伤造成脊髓的实质性损伤后,损伤部位以下的运动、感觉和自律神经系统麻痹的状态,日本目前累计有10-20万名脊髓损伤患者。而且患者还在以每年约5000名的速度增加,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跌倒等轻微外伤造成的轻瘫患者的增加已成为严重问题。
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为亚急性期的脊髓损伤模型小鼠移植了前脑型及脊髓型神经干/祖细胞,比较了治疗效果。观察发现,前脑型移植组的运动功能没有恢复,而脊髓型移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另外,仅脊髓型移植组发现在宿主与移植细胞之间建立了神经回路,这表明,神经回路的建立可能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图1)。今后将进一步改良脊髓型神经干/祖细胞诱导法,同时还有望查清实施脊髓型神经干/祖细胞移植后,神经回路构建是如何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
图1:此次研究的汇总。研究确认,利用人iPS细胞制作的“脊髓型”神经干/祖细胞能改善脊髓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并与宿主神经回路相互作用。
论文信息
题目:Cell therapy for spinal cord injury by using human iPSC-derived region-specific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期刊:Molecular Brain(在线版)
DOI:10.1186/s13041-020-00662-w
研究成果发布资料
编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