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京大学查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原因——心脏多巴胺受体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

2020年09月08日 生物医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包括年轻人在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即使接受目前最好的内科治疗,也无法避免致死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循环器内科的山口敏弘特任助教、野村征太郎特任助教和小室一成教授,与现任东邦大学医学部医学科生理学讲座教授的内藤笃彦,以及现任耶鲁大学医疗学校神经科学部助教的住田智一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着眼于此前一直不了解的心脏多巴胺受体的功能,由此全球首次发现,这种受体在罹患心力衰竭时会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图1)。此次的研究成果有望为开发抑制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新治疗方法做出巨大贡献。

title

图1:心脏多巴胺受体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会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和心肌梗塞等加大心脏负荷,心脏会逐渐扩张,最终丧失功能。这种发生病变的心脏会大量表达多巴胺受体,被认为是致死性心律失常的诱因。通过适当抑制多巴胺受体的功能,有望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

<研究内容>

研究团队培育了心肌细胞特异性缺损多巴胺受体(敲除)的小鼠和强制(过剩)表达的小鼠,利用体表心电图、植入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波检查进行了功能解析。解析发现,多巴胺受体缺损小鼠抑制了心力衰竭时的心律失常,同时改善了预后,而强制表达小鼠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增加。

由此全球首次确认,心力衰竭时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增加的多巴胺受体会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被认为与心肌细胞中的兰尼碱受体的磷酸化导致细胞内的钙浓度发生异常变化有关。

另外,研究团队还在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及共同开展研究的科罗拉多大学附属医院两家医院,解析了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对有致死性心律失常治疗史或植入式除颤器治疗史的患者组(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非心律失常组)进行了比较,发现心脏多巴胺受体的表达量在心律失常组的患者中更高,由此确认,心脏多巴胺受体在人类身上也与心力衰竭时发生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

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心力衰竭时使用适当抑制心脏多巴胺受体功能的药物,有望实现抑制心力衰竭时猝死的新治疗方法。

论文信息
题目:Cardiac Dopamine D1 Receptor Triggers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ChronicHeart Failure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0-1812-x
URL:rdcu.be/b6zfM

日语发布原文

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