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时期药物开发的紧急建议”
5月20日,日本医师会会长横仓义武参加“紧急建议”记者发布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COVID-19)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疾病,目前人类正在寻找针对这种新病原体的有效药物。已经有多个现有药物和候选化合物被期待能够COVID-19有效而投入使用。4月底,一项实施了初步解析,进行了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ACTT1试验)的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首款有高水平证据证明对COVID-19有效的药物。因此,美国于5月1日批准了瑞德西韦的紧急使用。日本也根据特别审批制度通过了审批,5月8日以后开始临床使用。今后,预计在其他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异的药物出现之前,瑞德西韦将被定位为COVID-19的标准治疗药物,并可以预见今后将以此药为基准推进药物开发。
瑞德西韦的ACTT1试验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及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H/NIAID)主导实施的国际联合临床试验,日本也报名参加。主要评价项目为康复所需时间,1063名参加试验的患者以1:1的比例分为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在获得606名患者获得康复时实施的初步解析显示,康复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瑞德西韦组11天,安慰剂组15天,瑞德西韦组明显缩短(风险比:1.31,95%置信区间:1.12~1.54,p<0.001)1)。
虽然这个结果是在周密的实验设计下证明了瑞德西韦的效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由于存在肝损伤等副作用,瑞德西韦能否被定位为COVID-19特效药还是未知数。获批后的使用也须谨慎、正确地使用,发生未知或严重副作用时需要立即报告。不过,在以COVID-19为目标的真正特效药面世之前,可以说瑞德西韦是一款能用来争取时间的有力药物。
瑞德西韦本来是针对埃博拉病毒开发的药物。但在该用途上全球所有国家都还未通过药事审批,此次是以COVID-19为适应症首次获批使用的新药。所以要想作为治疗药物使用,就需要像此次这样快速审批。另一方面,目前作为候选治疗药物而探讨的药物中,也有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现有药物),这些现有药物虽然对COVID-19来说属于对象外处方,但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并没有一律禁止使用,在医生的裁量和患者的知情同意下,目前也可用来治疗COVID-19。
此次COVID-19大流行人们担心有可能引起医疗崩溃,因此为加快新药审批,对事务性手续进行特殊处理,这是谁都能理解的。但绝不能出现因为是紧急情况,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审批的态势。以日本为主体活动的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ICMRA)要求开发治疗COVID-19的药物时,需要实施“经过准确设计,并有准确的对照组(即不含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剂的群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2),有足够的病例数量来确保结果至关重要。尤其是COVID-19这种既有重症化病例,也有自然痊愈的未知疾病,必须实施有一定规模病例数量的临床试验。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仅凭观察研究很难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正如(John David Norrie在《柳叶刀》中)指出的那样:“观察研究表明有希望的事项,必须通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进行确认或否定”3),必须实施准确的临床试验。
一般来说,相对于参加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研究更容易征得患者的同意。而且参与试验的医生负担也比较小。在大流行局面下的临床研究中这种倾向更为显著。不过,正如JD Norrie在《柳叶刀》中警告的那样,应该抵制“降低证据判断标准”的诱惑。否则,相应药物的有效性在获批前得不到证明,还可能会对有效且安全的治疗药物的开发产生恶劣影响3)。人类曾经有过永远无法证明有效性的药物。不应该忘记过去曾经发生过因为患者强烈要求,不选择科学证明过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使用了未经证实的药物,从而错失治愈机会的事例。这种轻视“科学”的判断最终会危害国民健康,成为遗留在医学史上的污点。
最近有报道称,感染新冠病毒的某名人服用某种现有药物后病情得到改善,大众媒体也存在煽动舆论的倾向,比如指责说已报道可能“有效’的现有药物为何患者想用却不让用。另外,还有的医生主张在大流行的局面下无需实施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等。不过,不要忘记日本曾经发生过的沙利度胺等多起药害事件。为了避免由轻视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而导致的不幸历史重演,才有了现在的药品监管法规。某种现有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现在正在推进之中,估计近期会发布结果。
日本医师会提议,应该再次强调有效性尚未得到科学证明的现有药物还不过只是一款候选药物,对于缺乏证据的候选药物,尤其是现有药物,不能为了速度而特例批准使用,在获得足够的科学证据之前,应该始终将该药物局限于临床试验和例外使用的框架内,在注意安全性的前提下使用。
参考文献
1)瑞德西韦水性注射液、冻干注射剂(商品名:Veklury)
2)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关于COVID-19治疗药物开发的研讨会
3)John David Norrie. The Lancet.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