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正在全球蔓延,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卫生问题。要想防止其感染扩大,利用消毒液灭活病毒至关重要,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目前这种大流行的情况下,对新冠病毒有效的酒精消毒液出现了短缺现象。
日本带广畜产大学的小川晴子教授和武田洋平特任助教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与日本ACT公司合作,证明该公司生产的无盐型次氯酸水能在短时间内对新冠病毒表现出强力的病毒灭活性。另外还发现,这种次氯酸水的病毒灭活性与溶液的pH值无关,而是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游离氯的浓度。该成果表明,次氯酸水可以像酒精消毒液一样作为针对新冠病毒的消毒液使用。
研究背景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构成全球大流行。之后疫情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5月18日,全球感染人数已达到471万人,共造成31多万人死亡。在这种危机状况下,能够便利使用而且有效的病毒感染防御对策之一就是利用消毒液灭活病毒。
酒精消毒液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已得到科学证明,但在长期大流行的情况下,酒精消毒液开始供货不足。因此,作为可代替酒精的候选消毒液,研究团队着眼于已有报告对多种病原体有灭活效果的次氯酸水。
本次研究评估了利用ACT公司生产的三室型电解装置Clean Fine制作的无盐型次氯酸水Clean Refre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效果。这种无盐型次氯酸水的特点是,消毒效果的持续时间比含盐型更长。
研究内容与结果
研究团队首先评估了次氯酸水(酸性电解水: EW)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性。利用的是pH为2.5、所含游离有效氯(FAC)浓度为74mg/L的EW。该实验以1:9的比例混合病毒液和EW,使其在室温下反应1分钟,然后利用TCID50法计算了病毒滴度(即“具有感染性的残余病毒量”)。作为与EW的对比,设置了将不具备病毒灭活性的无菌蒸馏水(DDW)与病毒液混合的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EW在1分钟的反应时间内灭活了99.99%以上的病毒,具备感染性的残余病毒量低于检测下限(图1)。
接下来,研究团队评估了EW的病毒灭活性是否取决于溶液的酸性pH。在该实验中,除中性磷酸盐缓冲液(PBS)和EW外,还通过添加盐酸将PBS的pH调节为酸性并与病毒液进行混合,评估了反应1分钟后的残余病毒量。实验结果显示,在1分钟的反应时间内,仅单纯降低pH值的酸性PBS完全没有灭活病毒。这表明,EW的病毒灭活性与溶液的pH值无关(图2)。
随后,研究团队又评估了EW中含有的FAC的浓度对病毒灭活性的影响。该实验使刚利用电解装置制作出来的含高浓度FAC的EW,以及制作后在室温下于无盖容器中静置17天、降低了FAC浓度的EW分别与病毒液混合,评估了反应1分钟后的残余病毒量。实验结果显示,EW的病毒灭活性会随着含有的FAC浓度降低而降低(图3)。
除上述结果外还确认,对于含大量蛋白质的病毒液,少量EW无法完全灭活病毒,而利用足够量的EW则可以将病毒灭活至检测下限以下(图4)。
总结
该研究表明,次氯酸水可根据含有的FAC的浓度短时间内强力灭活新冠病毒。但同时也发现,长时间以未封存状态置于室温下,氯浓度降低的次氯酸水的病毒灭活性会下降,另外,要想灭活富含蛋白质的病毒液,需要使用足够量的次氯酸水。
此次研究证明了次氯酸水作为新冠病毒消毒液的有用性。要想维持并发挥有效的消毒作用,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妥善保存(建议密封存放在阴凉处),而且不要使用存放时间过长的产品;(2)使用时确保足够的用量;(3)对极脏的位置和手指进行消毒时,利用次氯酸水反复擦拭并清洗等。本研究使用的无盐型次氯酸水通过妥善保管能长时间保持活性,因此制作后可以供应给外地使用,有望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蔓延做出贡献。
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