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北海道大学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栖哺乳类部门等共同对北海道沿岸搁浅的鲸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确认存在尚未得到科学认可的品种,并将其命名为黑贝喙鲸,作为Berardius minimus Yamada,Kitamura and Matsuishi,2019做了新种登录。
判断为新种的依据是,该种群与已知品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 成熟个体的体长明显更短
・ 嘴部长度相对于体长来说明显更短
・ 身体颜色为黑色
・ 头骨形态不同
・ 线粒体DNA与核DNA存在显著差异
学名:Berardius minimus
命名者:山田格 北村志乃 松石隆
英文名:未定
标准日文名:クロツチクジラ(暂译为黑贝喙鲸)
插图:渡边芳美
标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所藏
北海道大学的松石隆教授带领的搁浅鲸类调查小组“北海道搁浅网络”(SNH)自2008年以来收集的在北海道各地搁浅的3头喙鲸科鲸鱼,喷气孔的形态等虽然具有贝喙鲸属的特征,但头部等外部形态不同于以前所了解的贝喙鲸。研究小组比较了从这3头鲸鱼和已知的67头贝喙鲸体内分别提取的DNA序列,以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阿氏贝喙鲸的DNA序列,确认存在明显不同,因此提出了贝喙鲸属存在与已知品种不同的未知品种的可能性。
本次研究对SNH收集的6头未知品种鲸鱼实施了形态学解析。其中4头在国立科学博物馆制成了全身骨骼标本,通过掌握每头鲸鱼的形态学特征并对测量结果实施多变量解析等确认,这6头鲸鱼从形态学上来看,是与已知的阿氏贝喙鲸B.arnuxii和贝喙鲸B.bairdii均不相同的其他品种。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的名誉研究员山田格和研究主任田岛木棉子,详细调查了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即史密森尼博物馆)及斯德哥尔摩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的贝喙鲸属模式标本,此外还比较和研究了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乌斯怀亚阿卡图孙博物馆等收藏的贝喙鲸属标本。
此次调查的鲸鱼头骨各部分具有独特的比例,同时头盖骨的形状等具有明显特征,表明与这两个品种明显不同。这种未知品种的成熟雄性个体的体长为6.2~6.9m,而栖息在鄂霍次克海的34头已知B.bairdii的平均体长为10.0m(Kishiro 2007),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未知鲸鱼品种的体长明显更小。
另外,通过对10头B.bairdii、7头阿氏贝喙鲸B.arnuxii及4头未知品种的头盖骨测量值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辨别,确认这3个群组没有相同的成分,明显属于不同的品种。
此外,研究小组还对包括SNH在2014年以后新获得的3头未知品种标本在内的8头未知品种的基因信息,以及7头贝喙鲸B.bairdii和2头阿氏贝喙鲸B.arnuxii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域(879-bp)的分子系统进行了解析,再次确认,与B.bairdii和B.arnuxii的遗传差异相比,未知品种与2头已知品种之间明显存在巨大的差异。
研究小组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结论,这种未知的鲸类应该作为独立物种加入全球鲸类目录,将新种登录为Berardius minimus提交了报告。
相关论文已于2019年8月30日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发行的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翻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