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南鸟岛附近海域稀土(希土类)的试验性开采计划日程。此次开采将使用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的地球深部探测船“地球号”。开采计划为2026年1月11日至2月14日,从清水港(静冈市)出发,预计在南鸟岛附近海域的作业时间约为3周。

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地球深部探测船“地球号”(供图: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日本内阁府推进的“战略性创新创造计划(SIP)”将海洋稀土资源开采列为课题之一。本次试验性开采旨在确立在地球深部探测船上,通过管道下放至水深5500米深处,抽取海底淤泥并回收稀土泥浆的技术。
日本专属经济区(EEZ)的海底分布着富含稀土的泥浆与岩石。据称,这些资源中含有大量用于电动汽车(EV)电机磁体的镝以及用作核反应堆控制材料的钆等物质。
试验性开采航程计划于2026年1月11日至2月14日进行。在开采试验的同时,还将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调查抽泥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届时将自动采集海水在船上使用分析装置检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下降情况,还将使用通过视频影像利用人工智能(AI)对生物进行监测的系统等。
按照SIP计划,研究团队曾于2022年在茨城县附近海域水深2470米处成功抽取了不含稀土的沉积物。本次开采实验将验证在5500米深处、实际含有稀土的深海区域,是否能实际完成抽泥作业。采集到的泥浆将在日本本土进行分离与提纯。
SIP计划在2027年2月至3月实施大规模开采试验,以验证每日350吨泥浆的回收能力。SIP项目负责人石井正一表示:“我们希望从技术层面确立能够采集稀土淤泥的技术,并测算该技术是否具备经济性。”
原文:《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2025/9/25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