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北川贵士教授等人的研究团队发现,以“本鲔”之名为人所熟知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在体长20~35厘米的时期会发育出产热能力。研究认为,该能力可能与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即使在寒冷海域也能保持较高体温且始终能够高速游动的原因有关。

装有可记录体温与水温的小型设备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亚成鱼(供图:东京大学)
金枪鱼类拥有通过肌肉等身体特定组织产生的热量来保持自身体温高于水温的能力。其中,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体温较高,代谢也较旺盛。此前其维持已生成热量的能力已受到关注,但关于其自身产热能力仍存在诸多不明之处。
研究团队以处于幼鱼与成鱼之间、体长20〜40厘米、相当于“亚成鱼”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为对象,在其身上安装了测量体温和水温等小型设备后,调查了让其游动的记录数据。通过详细的温度比较等操作后发现,体内产热能力增强的时期,刚好是体长20〜35厘米的亚成鱼期的相对早期阶段。
研究还发现,在体温升高的时期,被称为“红肌”类型的肌肉以及作为心脏一部分的“心室”发育尤其显著。今后,研究团队还将对包括其他种类金枪鱼在内的对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推进关于维持高体温机制的研究。
本次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上。
原文:《日本经济新闻》、2025/7/1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
论文:Juvenile-specific high heat produ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itial step of endothermic development in Pacific bluefin tuna
DOI:10.3389/fphys.2025.15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