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2018年被其他研究人员引用的次数跻身前10%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方面,中国位居世界第一。比较国家和地区或者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时,除论文总数外,还要看衡量论文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数。论文总数和高被引论文数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占据榜首。在论文总数方面,中国在2017年已经超过美国位居第一,被引次数跻身前10%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还是首次。
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8月10日公布的是该研究所每年都要公开的“科学技术指标”最新版——《科学技术指标2021》。该指标根据2018年(2017~2019年的年均数据)22个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的论文为对象,分析了各国及地区的研究水准。作为将论文中的国际合著论文数量分配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方法,采用了“全计数”和“分数计数”两种方法。全计数法是一篇合著论文的所有国家都算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数计数法是根据合著的国家机构的数量计算每个国家发表了几分之一篇论文(一篇合著论文的分数之和为1)。分数计数法能更准确地掌握各国对合著论文的贡献度。中国首次登上榜首的就是利用分数计数法评估被引次数在相应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论文数量的结果。
各国/地区的Top10%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自然科学领域,分数计数法)
(图片出自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编撰的《科学技术指标 2021》,中文制作 JST客观日本)
中国的前10%高被引论文数量为40,219篇,比上一年的33,831篇增加19%左右。约占前10%高被引论文的四分之一(24.8%)。美国为37,124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17.6%),虽然只略低于上一年的37,871篇,但在中国的高增长率面前首次让出了第一位的宝座。与10年前(2007~2009年的平均数)和20年前(1997~1999年的平均数)相比,可以看出中国进步速度非常快。位居第三的英国为8,687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5.4%),第四的德国为7,248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4.5%),第五的意大利为5,404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3.3%),第六的澳大利亚为4,879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3.0%),第七的加拿大为4,468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2.8%),第八的法国为4,246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2.6%)。与上一年相比,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的排名发生了变化,但排在前八位的国家保持不变。
从前10%高被引论文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领先的研究领域为材料科学、化学、工学、计算机和数学。而美国的临床医学、基础生命科学、物理学,英国的临床医学、基础生命科学、环境和地球科学领域的份额比其他领域高,属于领先研究领域。
日本的前10%高被引论文数量为3,787篇(前10%高被引论文的占比为2.3%),低于上一年,排名也被上一年位居第十的印度赶超,由第九位降到了史上最低的第十位。日本在高影响力论文数量方面落后的现状从论文总数的比较中也可略见一斑。按照分数计数法计算的日本论文总数为65,742篇,低于中国、美国和德国,位居第四。在全球整体的论文中所占的比例(份额)为4.1%,但前10%高被引论文数的份额仅占2.3%。另外,中国、美国、英国和德国在很多领域的前10%高被引论文数份额都高于整体的论文数份额,而日本正好相反,很多领域的前10%高被引论文数份额都低于整体的论文数份额。可以看出日本在高影响力论文的生产方面处于劣势。
各国/地区的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自然科学领域,分数计数法)
(图片出自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编撰的《科学技术指标 2021》,中文制作 JST客观日本)
中国的前1%论文数量也紧追美国
另一方面,在被引用次数跻身前1%、即影响力被认为更大的高被引论文数方面,美国仍位居榜首。但是,中国的数量同比增长约12%,达到4,046篇,与排名第一的美国(4,413篇)缩小了差距。中国的增势从两国的前1%高被引论文数在整体数量中的占比(份额)来看非常明显。美国的份额由上一年的29.3%下降至27.2%,而中国则由21.9%上升至25.0%。
中美两国遥遥领先的倾向在前1%高被引论文中比在前10%高被引论文中更明显。两国与排名第三的英国(970篇,占6.0%)及其之后的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日本的排名与上年相同,位居第九(322篇,占2.0%),表现依然低迷。
中国的跃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过去的《科学技术指标》来了解一下情况。按分数计数计算,中国在1986年(1985~1987年的平均数)的论文数为4,382篇(份额为0.8%),排名第18位,前10%高被引论文数为146篇(份额为0.3%),排名第22位。即使到了1996年(1985~1987年的平均数),论文数也只有14,674篇(份额为2.0%),排名第12位,前10%高被引论文数为582篇(份额为0.8%),排名第16位。但到了2006年(2005~2007年的平均数),论文数增至72,649篇(份额为7.6%),排名仅次于美国,迅速上升至第二位。前10%高被引论文数也达到3,799篇(份额为4.8%),位居第五。不过,与排名第一的美国(论文数为240,462篇,前10%高被引论文数为29,285篇)之间的差距依然很明显。
1986年(1985~1987年的平均数)各国和地区的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25位的国家和地区
(图片出自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编撰的《科学技术指标 1989》,中文制作 JST客观日本)
2006年(2005~2007年的平均数)各国/地区的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25位的国家/地区
(图片出自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编撰的《科学技术指标 2009》,中文制作 JST客观日本)
中国的前10%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仅次于美国,上升至第二位是在2011年。数量为12,126篇,与美国的37,857篇缩小了差距,份额差也缩小,美国占32.0%,中国占10.3%。之后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在上一年的《科学技术指标2020》中,论文数量方面美国为37,871篇,中国为33,831篇,份额方面美国为24.7%,中国为22.0%,已经相差无几。
中国瞄准下一次飞跃
中国在论文数量方面的快速进步很早就在日本国内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2016年6月在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现亚太综合研究中心)主办的研究会上JST特别顾问冲村宪树(当时)发表演讲指出,中国的科技水平当时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日本。冲村强调,中国对科技政策的重视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创建中国科学院时。关于中国向科技领域投入大量财政支出的原因,冲村提醒大家注意中国有《科学技术进步法》。他强调,这部法律中提出的“确保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规定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论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的快速增加,也有声音指出存在问题。JST研究开发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林幸秀(当时,现为生命科学振兴财团理事长)2017年7月在JST主办的研究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不应该过度重视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他对高被引论文数量多则视为独创研究多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由于同行评审在中国尤其难实现,因此只能重视论文这种定量评价。此外,竞争性研究资金容易集中在有能力的研究人员手中,而研究人员往往集中在热门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上,所以论文呈迅速增加的趋势”。
中国国内的一些动向表明,中国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日本学术会议2020年8月主办的论坛“实现有助于促进学术振兴的研究评价”上,东京大学总括项目机构特任教授中村荣一介绍了中国教育部和科技部同年2月印发的通知。关于这个题为“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村发表了以下看法。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国际信息服务企业的数据库,广泛用于调查论文被如何引用。中国教育部和科技部印发的通知中提出:“在研究评价中,不把SC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注意研究领域的特征,同时确立高度透明的同行评审体系”等。从学位审查到人事考核、研究经费分配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排名等,所有目的都使用SCI指标的弊端变得明显。由于偏重研究成绩,一些教师对教育、管理运营和社会贡献失去了兴趣,研究方面也出现了问题,比如很难将时间花在源于知识好奇心的独创性研究上,而是选择容易在短时间内出论文的研究题目等。中村认为,这些是中国教育部和科技部印发该通知的原因。
“对于基础研究,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造,以及实际的产业贡献”。中村介绍说,通知中还包含这些要求大力改变对待研究价值的观点的内容,他预测:“这些明确要求彻底改变研究的目的和评价方式的具体对策,中国一定会执行的”。
日本学术会议主办的学术论坛“实现有助于促进学术振兴的研究评价”(2020年8月29日,线上会议截屏)
日文:小岩井忠道(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关于《科学技术指标2021(调查资料-311)》及《科学研究基准化分析2021(调查资料-312)》的结果”
【相关报道】
2020年12月14日SPC采访报告“中国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数量进一步增加 清华大学首次跻身所属机构前十”
2020年9月08日SPC采访报告“中国取得历史性进步,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英国教育期刊的大学排名中表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