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科研的根基正在动摇!为凑数向水刊投稿,学术造假屡禁不止

2021年01月08日 高等教育

日本科研能力下降的危机感正在日本政府和科研领域加大,但并没有任何相关的振兴措施。日本政府重视创新,自上而下地投入了大量预算并推进了科研基地的建设,但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研究人员多样性方面也落后于国际潮流。科研造假行为接连不断,日本研究的根基正在被动摇。

一位医生的造假行为给作为癌症“先进医疗”的临床研究投下了阴影——8月份,大阪大学与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发表的论文被曝存在捏造和篡改数据。

title

大阪大学等今年被曝光存在科研造假行为

该临床研究的内容是给肺癌患者使用激素,调查抑制癌症复发的效果,被厚生劳动省认定为可以并用保险诊疗的先进医疗。但其参考文献中就有涉嫌造假的论文。

证明治疗有效的论文也存在造假嫌疑,大阪大学等目前正在调查。预定2021年2月之前报告调查结果,该临床研究已暂停。今后如果确认所依据的论文造假,可能会取消临床研究项目。

文部科学省的数据显示,2019年度利用文科省的预算开展的研究中,有9起(比2018年度增加2起)被证明存在捏造、篡改和剽窃行为,其中自然科学领域为3起,与2018年度相同。虽然没有统计日本整体的情况,但如果加上容易发生造假行为的生物和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等,估计该数字会进一步升高。

日本还发生过受到社会关注的案例。2014年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声称制作出新的万能细胞的论文,但被外部指出存在问题后,理研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捏造数据等事实。

感到危机感的日本政府研究了对策。文科省2014年修订了有关杜绝科研造假的指南,要求大学等研究机构承担起处理造假行为的责任,以前责任一直由研究人员个人承担。

即便如此,来自国际上的评论依然很严厉。据分析撤稿论文的网站“Retraction Watch”的数据显示,撤稿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人员中有4人是日本人。2018~2019年美国科学期刊《科学》和《自然》分别刊登了针对日本发生的科研造假及应对方式提出质疑的文章。虽然文科省称“所指出的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指南修订之前的造假行为,不代表目前的情况”,但仍需进一步采取对策。

研究机构也在采取措施预防科研造假行为。东京大学定量生命科学研究所正与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共同开发一个系统,该系统将面向公众公开定量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中所采用图像等原始数据,目的是方便验证研究成果。

定量生命科学研究所已开始要求投稿者提交论文的原始数据,并开发了对加工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调查是否存在问题的软件,目前正在验证。

定量生命科学研究所之所以积极致力于此,是因为其前身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接连发生过造假行为。定量生命科学研究所要求研究人员每年必须接受3次道德操守培训,白髭克彦所长表示:“提高研究人员个人的道德观和确保研究的透明性至关重要”。

不过也有很多意见认为,光靠研究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一般社团法人“科学政策与社会研究室”的代表理事榎木英介指出:“调查和处分往往并不严格。应该建立由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的体制”。美国有由政府监督科研造假的组织。

文科省的工作组2013年度整理的报告中指出:“(设置第三方机构是)今后的重要课题”,但并没有取得进展。文科省关系人士表示:“从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角度来看,在日本很难实现”。

title

研究人员的环境也需要改善。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2014年汇总的文件中分析了科研造假的背景,指出“对研究人员施加的巨大压力也可能会成为他们夸大研究成果或作出夸张解释的原因”。

利用研究人员急功近利的心理进行欺诈的行为也在增加。比如伪装成同行评审收取高额出版费的掠夺性期刊(水刊)。

同志社大学的佐藤翔副教授2018年随机抽取了200篇医学博士论文,对其中可以查阅全文且注明了发表期刊的106篇论文进行调查发现,有8篇(7.5%)是发表在疑似掠夺性期刊上的。

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从事研究支援的野上识2018年秋季调查了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是否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结果发现有100多篇。虽然很多大学都提醒研究人员注意,但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重要的是提高研究人员的道德观和素养”(野上)。

科技是由可靠的研究成果日积月累形成的。科研造假和掠夺性期刊横行势必会损害日本的国际声誉。

日文:福冈幸太郎,《日本经济新闻》,2020年12月21日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