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亚洲各大学普及服务学习(上):召开国际会议报告成果

2019年04月11日 高等教育
日本语

“服务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并从中学习社会实践的教学科目。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ICU)于3月4~5日两天举办了“服务学习”国际会议。美国很早就在大学的正规课程中导入了社会贡献的服务学习科目。在日本,ICU最先将其作为重要科目引进教学内容,不仅如此,还主导在亚洲各国普及服务学习。从各国与会者在会议上发表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服务学习正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大学教育中逐渐普及。

亚洲各大学普及服务学习 召开国际会议报告成果

服务学习的理念不同于单纯的社会服务

服务学习一词最早诞生于1967年的美国。当时在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通过社会服务与社会产生连带感,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进入1970年代以后,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社会道德的丧失、自我中心主义(Meism)泛滥成为美国社会的严重问题,因此,重视社会贡献的大学和大学校长于1985年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组织——校园契约(Campus Compact)。到了9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不仅是大学,导入服务学习科目的高中和初中也不断增加。

亚洲地区最早在教学科目中导入服务学习的大学就是此次举办“国际服务学习会议”的国际基督教大学ICU。该校2000年4月开设了“服务学习入门”课程(2学分),2002年成立了服务学习中心,正式将“服务学习”列入了教学计划。同年还在ICU召开了“服务学习亚洲会议”,呼吁亚洲各国的大学导入服务学习课程,翌年便成立了“服务学习亚洲网络”(SLAN :Service-Learning Asia Network)。

服务学习既非单纯的服务,也不同于普通的留学,其主要特点是,学生要在所在大学和机构介绍的非营利机构或社区工作一个月左右,目的是通过在海外的社会体验,加深对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拓展视野。ICU每年都会向SLAN中关系尤其密切的亚洲各大学和机构派遣学生。学生必须在出发前完成“实习准备”(1学分),与指导顾问(学生自己在校内寻找的指导教师)商谈,并向大学提交活动计划书。

服务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回国后需要进行省思(Reflection)活动。回国后学生们必须再次与指导顾问进行面谈,报告在当地的活动情况,此外还要提交活动报告及接收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ICU在向外派送学生的同时,还接收合作大学和机构的学生,并介绍到东京近郊的社会福祉法人和非营利组织(NPO)去参加活动。

ICU从2003年开始向加盟SLAN的大学和机构派遣学生。第一年向印度的多克夫人学院(Lady Doak College)派遣了6名学生,第二年(2004年)以这所大学为首,还向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印度尼西亚的彼得拉基督教大学(Petra Christian)和菲律宾的西利曼大学(Silliman)等合计派遣了15名学生,并从多克夫人学院和泰国西北大学各接收了两名学生。截至2018年,ICU派出的学生合计已达到469人,接收的学生合计达到63人。在2013年ICU建校60周年之际实施的“南京服务学习特别项目”中,有6名ICU学生到中国南京市参加了服务活动,与南京的年轻人进行了交流,同时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金陵女子学院的8名学生则参加了东京都内的社会福祉法人和NPO的活动,并到广岛和京都进行了实地考察(Field Trip)。

在此次的国际会议上,SLAN加盟成员中与ICU关系密切、一直在与ICU相互派遣和接收学生的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中国的大学和机构的代表们分别作了活动报告。将服务学习列为必修科目的泰国易三仓大学的负责人强调了不同于普通志愿者活动的理念:“(服务学习)不单单是想给予对方什么或者帮助对方做什么,而是要了解对方的需求,自己也从中得到学习”。

亚洲各大学普及服务学习 召开国际会议报告成果

亚洲各国的与会者们(最左侧为中国南京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佘红玉)

中国对服务学习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

来自中国的与会者是由中国基督徒于1984年在南京市内成立的NGO(非政府组织)“爱德基金会”的副秘书长佘红玉。“爱德基金会”主要开展慈善事业以及与公众卫生、灾害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的事业。2006年开始与ICU进行交流,截至目前已经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金陵女子学院向ICU派遣了16名学生,并从ICU接收了32名学生。关于“爱德基金会”的活动资金,佘红玉透露了颇为有趣的信息,她介绍说:“以前几乎100%依靠海外捐款,但现在85~90%的资金来自中国国内的捐款”。的确,从爱德基金会的官网可以看到,83%的捐款来自中国大陆,8%来自香港,而来自西欧、北美和北欧的捐款合计只有9%。另外,官网的介绍中还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捐款有65%为网络捐款,体现了网络支付已经普及的中国社会的现状。

佘红玉介绍了中国目前出现的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即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时,最热门的词是“志愿者”。另据她透露,爱德基金会拥有一个约注册了2万名志愿者的数据库,还实施了向德国派遣志愿者的活动。

ICU服务学习中心主任、教养学部教授铃木宽就中国的情况表示:“我也听说中国国内来自‘微信’的捐款迅速增加。这反映出了中国对服务活动的关注度正在升高”。

海外的实习经验成为学生的人生转折点

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参加过服务学习的ICU女生也在国际会议上作了报告。其中,去印度尼西亚的女生所去的地方是一个只有89户人家、200个居民的小村庄。村里的学校只有幼儿园和小学。她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教孩子们学英语和舞蹈,还帮学校建了大门等。这位女学生坦言,此次实习成了自己决定未来方向的一个转折点,她说:“去之前一直在纠结专业领域是选信息还是选物理,但经过在印度尼西亚的体验活动,决定选择环境”。

去菲律宾和印度的另外2位学生也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发现了很多令人惊讶的事情和初次注意到的事情,2人都强调说,服务学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自己思考了生而为人能做些什么”以及“变得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了”等等。

亚洲各大学普及服务学习 召开国际会议报告成果

ICU女生汇报参加服务学习的情况

文:小岩井忠道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国际基督教大学(ICU) “国际服务学习会议”
国际基督教大学(ICU)“服务学习”
国际基督教大学(ICU)“国际服务学习”
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Service-Learning Asia Network (SLAN)”
爱德基金会(The Amity Foundation)官网
中央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让创造新未来的大学教育实现质变~持续推进终身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2012年8月28日)
中央教育审议会咨询报告“关于青少年服务活动和体验活动的推进对策等”(200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