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现在正在位于东京上野的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展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这次展览的重头戏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有道是纸寿千年,一千多年前唐朝纸质文稿能保留到现在已非易事。首先颜真卿的纸质文稿留传下来的没有几幅,能够见到真迹其感觉自然不同凡响。另外,古代名人书画还有题跋,包括皇帝在内的鉴赏印章,评语都在文稿中,这些都是围绕一副作品展开诉说的故事。睹物思人,与故人神交,或许这就是看真迹的一大快乐享受吧。
摄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前(客观日本编辑部)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作品都是教科书里面耳熟能详的作品,初学书法者一定要临摹。颜真卿的楷书,字字中规中矩,厚重庄严,据说现在电脑汉字输入法的明朝体就是根据颜体而来的。
为了能更好的欣赏这些书法作品,笔者特意找了个平常日子来看展,原本以为可以在作品面前多一些停留,没想到在祭侄文稿前面还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要等待30分钟才能观看,而等到作品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身后的两名保安在我耳边不断的说请向前移动,勿驻足停留。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
不过这次书法作品精品繁多,不止是颜真卿的作品,而且不只是中国书法家的名作,被称为日本三笔的最澄、空海、嵯峨天皇的作品也都汇聚一堂,可谓群星闪耀。
笔者特别关注的还有怀素的草书。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书法流传下来的就三部,其中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的自叙帖,也从台北故宫博物院运到东京,因为不是这次展示的重点的宣传作品,在自叙帖前面驻足观看的人不多,笔者方可细细欣赏。
怀素自叙帖局部
怀素的书法天马行空,游刃有余,线条飘逸优美如同舞动的音符,钩捺刚劲有力,潇洒自如,可以驰骋想象,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名满京城才华横溢的怀素,是如何在众星捧月,美酒下肚微醺的状态下,伴随着美丽女子悠扬的琴声,写下这传世名作的。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怀素与书法融为一体,已经到达癫狂的境界,达到艺术最高的无我状态。而同时展出的怀素千字文已经没有这种狂放,所以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不可能写下相同的杰作,这种艺术的神品不可复制。就像黄庭坚在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寒食帖的题跋上说的那样,要让苏东坡再写一次恐怕也写不了这么好了。
怀素千字文局部
宋朝是中华文化璀璨光辉的时代,这次展出了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作品,一次书法展示能同时欣赏到代表宋朝书法最高水品的作品,可以说是机会难得。
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的苏轼的行书李白仙诗卷前,我也长久驻足停留,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孟子说的好,要理解一个人的作品,不知道他的生平怎么可以呢?李白仙诗卷末落款天佑八年也就是1093年,当时58岁的苏轼在京师得到道士姚丹元的李白诗歌二首馈赠,苏轼即兴挥毫留下了这副作品。这副作品有金人题跋,一可以证实少数民族也对苏轼作品的热爱,二是金人传世书迹不多。
东坡作品也不多,大概知晓的也就中国书画院收藏的潇湘竹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州寒食帖,去年年初在日本发现的枯木怪石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得4亿港币,被中国大陆藏家购得。这些作品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轼李白仙诗卷局部
相传枯木怪石图在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被军阀吴佩孚的秘书白坚夫买下,白坚夫曾留学日本,其妻又是日本人,后来这幅画被阿部房次郎收藏。阿部房次郎是日本关西财界大腕,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创始人,当时日本的纺织行业拓展到中国,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阿部热爱中国文物,当时客观条件下,清末民初社会混乱,从末代皇帝到达官贵人都将手中文物变成金银细软。阿部在日本中国文化大家内藤湖南的指导下购得包括枯木怪石图,李白仙诗卷在内的不少中国书画的珍品。阿部死后其子阿部孝次郎根据其父遗嘱将160件书画作品捐给大阪市立博物馆。这次颜真卿展的背后是中日两国爱好中国文化人士经历的真实写照。
本次展示中只允许拍摄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巨幅石刻拓本(照片/客观日本编辑部)
注:由于本次展示除了泰山铭以外一律禁止拍照,文中的图片均拍自展示会宣传册。
供稿 李海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