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日科技交流与合作历史回望】振兴科技重在“强大的国家意志”

2019年08月23日 科技交流

我是大约20年前首次访问中国的,去了北京和上海。当时我就感觉今后日本必须与中国进行更加紧密地深入交流。

在推进中日科学技术交流的近20年中,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快速发展。

与中国结缘20年,主推两国科教交流合作

我担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理事长时代,2002年就在北京开设了JST事务所,紧接着2006年又在JST内部成立了中国研究与樱花科技中心。

设置这个中心有两个目的,一是调查并了解中国的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发展水平;二是让JST成为一个平台,与中国各地的科技部门及大学紧密交流。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对中国的重大社会课题进行调查,出版了60多部调查报告,发送给日本各大政府机构以及中国研究专家,通过网络下载的有30多万人次。每年在日本定期举办20多场中国问题研究会,邀请中日两国的专家演讲。我们还制作了中国科学技术论文数据库,每年提供60多万件论文数据。

中日科技交流与合作历史回望

2015年笔者荣获“中国国家政府友谊奖”

其次,我们开设了中文和日文两个网站——“客观日本”和“Science Portal China”,向中日两国传递对方国家的科学技术信息,月PV(页面浏览量)都在200万以上。

此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在日本举办“中日大学展暨论坛”,连续两年都有60多所中国主要大学前来参加。2012年,就在第三届大学展即将召开之际,中日之间出现了钓鱼岛争端,原定参会的60多所大学以及1000多名学生取消了日程,大会也随之停办。正当我感到绝望的时候,中心的中国员工鼓励我说:“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交流。中国来不了,日本可以去。”之后我们就把中日大学展安排在中国各地轮流举办。

今年的第19届中日大学展暨论坛在成都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各地的60多所大学、日本各地的70多所大学以及校长汇集到成都进行交流与讨论,取得了诸多成果。现在中国多个省市的科学技术厅局都在与我们联系,希望能把下一届中日大学展安排到他们所在的城市举办。

推动中日青年互访,消除固有观念

2013年以后,中日两国的调查结果都显示,两国90%以上的国民都感到互相仇视。这个结果让我深感震惊,我想,“只有亲自来日本,才有可能了解日本;只有与日本人直接见面交流,才有可能喜欢上日本人”,为此我向政府提案,每年从中国邀请1万名青少年访日。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3年末,我们终于拿到了预算,并从2014年4月起正式命名与启动了“樱花科技计划”。5年来,“樱花科技计划”共邀请了41个国家的26000多名青少年访日,其中来自中国的最多,达到了9000多人。

通过“樱花科技计划”,日本约300所大学与高中共邀请了中国约500所大学与高中的青少年来日交流,并由此促成了校际互访、合作研究以及互派留学生等多项交流。

2016年,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提议由中国科技部牵头,5年邀请500名以上日本青年访中进行“中日青年科学技术交流”。2017年该计划首批日本青年到达中国,亲眼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景象,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固有观念,变成了中国的“粉丝”。

“樱花科学计划”受到了以中国科技部为首的中国各界的大力支持,并不断扩大交流成果。对此,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并发自内心地衷心感谢中国的各位官员、朋友与同事。

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科技快速发展

中日科技交流与合作历史回望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4日《科技日报》第二版头条

大约从10年前开始,我就主张,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日本。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中国得以实现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发展的?

正如中国拥有四大发明那样,在科技方面,中华民族一直就是个优秀的民族。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就宣布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随后中国科学院成立,这也体现了振兴科技的“强大的国家意志”。1956年中国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按此规划推进中国的科技发展。

国家层面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作为最重要政策,各级政府制订全面实施的综合计划,并为此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学到企业的各级组织,这种纵横全国的组织体系,其效率是远远超越其他国家的。

作为振兴科技的强大国家意志的体现,中国在《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投资有义务要超过经济增长的水平,这在世界上也是没有先例的。经过不断的努力,2016年中国“教育和科技”预算占据了国家总预算的18.4%,并且伴随GDP的增长,这一比例还将扩大。而同期日本的科技预算却只有国家预算的2.4%。中国国务院提出的“科学技术发展五年规划”等战略,正使得中国整体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建设起了里程为日本10多倍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设备新颖的机场与港湾、最先进的通信网和电力网,正在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超高效率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中国还将与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国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虽然在今后的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还将经受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磨炼,也将面临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考验等等,但只要中国从国家与法律层面长期推进对国家发展最为重要的科技与教育政策,就一定能够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日本今后必须与这位正在不断发展的、巨大的邻国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并相互学习。

JST今后也会继续为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文:沖村 宪树(JST中国研究与樱花科技中心 首席研究员)
本文由中国《科技日报》社特别提供,首发于2019年8月14日《科技日报》第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