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话克服“记忆的延续”

2025年04月21日 交流

笹川平和财团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发布了《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报告指出,若要改变近年来持续固化的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加强交流与持续对话至关重要。报告书特别强调,为减少导致日本人看法持续固化的因素之一——“记忆的延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除经济和文化交流外,还需在外交和安全保障这一日本人最关切的议题上展开充分对话来消除悬念。值得注意的一大成果是,自2022年以来已进行了3次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首次明确了日本社会在对中国的认知上存在的代际差异。

title

4月3日发布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是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园田茂人教授针对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去年11月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进行的详细分析。本网站也曾在2024年11月以《【调查】73.1%的日本人对中国无亲近感,与对美国、韩国、台湾差别鲜明》一文进行过介绍。以下是主要内容。

“相比美国、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在亲近感和关注度上持续垫底且三年来无显著变化”;“认为日中关系不佳的比例回落至2022年水平,呈现触底态势”;“在今后对中国交往的方针方面近两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评价略趋负面”;“不信任中国媒体的比例始终高于70%”。

title

图1 对中国亲近感的变化:2022-2024年
(数据来自笹川平和财团《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

title

图2 对日中关系评价的变化:2022-2024年
(数据来自笹川平和财团《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日本人的认知产生代际差异

园田教授的分析结果所强调的“本次调查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日本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出现了代际差异”。“日本高龄群体虽然更关注中国政治经济并掌握较多知识,但正因如此,他们对中国的变化倾向于持否定态度,进而消极看待日中关系”。园田教授表示这样的结果“出乎意料”。

对于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园田教授分析认为:“目前60多岁的一代人在20多岁的时候对中国印象成型,当时正值日中关系的蜜月期。当时人们曾期待改革开放能让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生变化,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并预期会有更好的日中关系。然而,后续中国的变化背离预期导致其对中国的态度转冷。而现在30多岁的人在他们20多岁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日本,他们没有经历过日本在经济上领先中国的‘美好旧时光’。并且,他们不像高龄人群那样一开始就对中国抱有强烈期待,所以也不会感到失望。”

与华人接触带来的影响很复杂

本次调查凸显出的另一个事实是对“内观中国”的评价所发生的变化。园田教授指出,“内观中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移民到日本的人数增加,2007年,华人人数超过了长期以来在战后占最大比例的韩国和朝鲜籍群体,跃居首位。此外,从与日本男性结婚的外国女性的国籍分布来看,2009年中国籍女性超过了自1990年以来一直高居首位的菲律宾籍女性,并持续至今,这也令人们注意到日本国内中国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现实。

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接触过华人,三分之二的人则没有接触过。园田教授认为引人注目的是,调查结果显示,这两类人群的回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并不单一。对于“日本社会应该积极接纳中国移民”和“为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日本国内的华人应该更多地发挥作用”这两个问题,有过与华人接触经历的人,给出肯定回答的比例高于没有接触经历的人。另一方面,对于“无论是否拥有日本国籍,华人往往更倾向于支持中国而非日本”和“华人也应该遵守日本的惯例和规则”这两个问题,同样是有接触经历的人给出肯定回答的比例更高。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与在日华人有接触的群体,虽然更倾向于接纳并希望其发挥作用,但同时对反对多元文化共生理念的观点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认同度。这表明日本人与华人的接触造成的结果并不单一。

此外,对于“中国增强军备,日本必须加强防范”和“当前中美对立,日本应站在美方”这两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过与华人接触经历的人回答“认为应该这样”的比例更高。园田教授指出:“仅仅因为在日本国内与华人有过接触,并不一定会使人变得亲华。相反,那些表现出不亲近中国态度的人,更多的是有过与华人接触经历的人。”

title

图4 按是否接触过华人划分的对华人评价差异
(数据来自笹川平和财团《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

title

图6 按是否接触过华人划分的日中交往方针的差异
(数据来自笹川平和财团《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

通过交流和对话改变对中国的看法

园田教授用“记忆的延续”这一概念来解释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日本的现状。他指出,老年人不仅会将年轻时形成的对中国的印象延续至晚年,而且还倾向于从这种印象出发来审视当下的中国及日中关系,因此,日本国内对中国的看法会因年龄和代际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近年来,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这不仅是因为没有发生足以重构日本人对中国认知的重大事件,还因为‘记忆的延续’的情况依然存在。尽管有中国赴日人员增加等‘内观中国’因素的变化,使部分群体对‘外观中国’的评价略有改善,但也观察到某些反效果现象,这些变化尚未形成认知转变的催化剂。”

此外,园田教授还提出今后需要日本人深化交流,并给出如下建议:“正视对日中关系评价的特点,除经济和文化交流外,还需在外交和安全保障这一日本人最关切的议题上展开充分对话来消除疑虑,减轻‘记忆的延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至关重要。”

与对韩、台、美的看法差异显著

“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是继2022年、2023年之后的第三次调查,本次调查于去年8月19日至25日以网络问卷形式,面向居住在日本国内的3000名15岁~89岁的男女进行实施。该调查还详细询问了对韩国、台湾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亲近感和关注度,以明确与对中国大陆看法的差异。在询问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是否有亲近感的问题中,回答“有亲近感”和“比较有亲近感”占比最高的是台湾,为63.5%。其次是美国49.3%、韩国26.4%,凸显对于中国大陆的7.3%这一数字之低。回答“没有亲近感”和“比较没有亲近感”的比例方面,韩国为48.8%、美国为18.5%、台湾为15.5%,中国大陆的73.1%同样差异明显。

在询问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度的问题中,回答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回答“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比例最低的是中国大陆,仅为26.4%。回答“完全不关注”和“比较不关注”的比例合计超过了半数,达到51.7%。关注度最高的是美国,回答“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比例合计为61.5%(后者16.0%)。其次是台湾为56.1%(后者19.9%)、韩国为37.2%(后者39.1%),均高于中国大陆。

在评价与4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时,日本民众对日中关系的严峻看法尤为醒目。认为日中关系“良好”和“比较良好”的合计仅为3.3%。认为“不好”和“比较不好”的合计高达75.5%。认为日台关系“良好”和“比较良好”的合计为63.7%,日美关系中该比例为51.9%,与日中关系的差异尤为显著。认为日韩关系“良好”和“比较良好”的合计为19.3%、“不好”和“比较不好”合计为43.4%,与日中关系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

此外,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各国和地区媒体对日本的报道的调查中,差别也很显著。对中国媒体的报道“信任”、“比较信任”的合计仅为5.8%。“完全不信任”、“比较不信任”的合计高达77.8%。相比之下,台湾(“信任”和“比较信任”合计为53.4%,“完全不信任”和“不太信任”合计为25.1%)、与美国(前者47.4%、后者34.1%)的差距很大,与韩国(前者17.8%、后者63.8%)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网站】
笹川平和財団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分析结果报告书
笹川平和財団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2024

【相关报道】
2024年12月10日 【调查】中日联合民调显示中国对日印象急剧恶化,对日持好印象的中国人仅为12.3%
2024年11月22日 【调查】73.1%的日本人对中国无亲近感,与对美国、韩国、台湾差别鲜明
2024年01月29日 日本对中国、俄罗斯的亲近感降至最低,对美韩欧印东南亚的亲近感上升
2023年10月18日 中日联合民调结果公布,两国民众彼此印象均恶化
2023年02月20日 日本内阁府调查:日本人对中亲近感进一步下降,对俄也恶化
2022年12月09日 中日联合民调显示超7成民众期待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