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新任理事长中釜齐在就任后的首次记者会上表示:“癌症领域的研究开发中,不仅在新药开发的‘首次人体试验(FIH)’阶段,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阶段的合作之间也存在诸多困难。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听取了来自多个疾病领域的反馈,发现还有其他领域也存在类似课题。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具备基础研发能力,但在向实际应用转化时仍存在各种瓶颈。我希望充分发挥自己以往的经验,逐一针对每个课题,找到解决策略。”

AMED新理事长中釜齐在就任记者会上畅谈抱负(供图:科学新闻社)
中釜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在1991年赴美留学前的约10年间从事消化内科的研究与临床工作。1991年起赴美麻省理工学院(MIT)留学4年,以此为契机将研究重心转向了癌症领域。1995年回到日本后,在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工作了30年。在此期间,历任研究所所长、理事等职务,并于2016年出任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理事长。
2025年4月开始启动的AMED第三期中长期计划中,将推进医药品项目、医疗器械与健康护理项目、再生与细胞医疗与基因治疗项目、传染病项目,以及支撑这些项目的数据利用与生命周期项目、转化与临床加速化项目、作为研究基础的种子开发与基础研究项目、加速社会应用的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等研究。通过跨领域整合项目,设置了癌症、疑难病与罕见病、生命周期相关的疾病领域。
中釜理事长指出,AMED在成果的实用化方面存在的课题是,由于各研发项目的目的和内容的差异所形成的壁垒,“即使是有潜力的种子项目,也会出现支援中断的情况”。例如,A项目未设想探讨种子/概念的商业可行性以及获取安全性相关的数据,但B项目的申请却将此设为必要条件。A项目和B项目由于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评价的视角也产生差异,B项目申请所需的事前评估和中期评估在A项目中均未被实施。A项目的结束时间和B项目的征集时间不一致,导致研究开发工作无法持续。为了打破这些项目之间的壁垒,将推进调整费用的灵活使用以及强化AMED内部的体制。
其中一项举措就是配对(Pairing)与匹配(Matching)措施。配对是指预先设定需连续支援的项目组合,在选定先行项目时即设定后续支援课题,从而对后续项目提供无缝支援。匹配则是对AMED支持研发中产生的成果潜力进行评估,针对确定的有潜力的种子,协调出口战略,并向合适的后续项目提供无缝支援。这两种模式都通过灵活运用调整经费,同时修订征集要领,优化审查委员会成员构成,以及由项目主管提供全程支援等方式来推进。
中釜理事长自信地表示:“通过走访130个优秀课题组,我们发现了诸多全新视角和出色的研究。要发现这些具有高竞争性和优势的项目,并在保持其优势的同时推进社会实用化。我认为强化这样的体制是今后AMED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为此,我希望致力于通过项目负责人(PD)、疾病协调员、项目专家(PS)的协作来强化配套支援体系。”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