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布了《聚变能源创新战略》修订草案。作为新举措,草案提出:设立内阁府专项工作组以探讨面向社会应用的各类课题;制定全球率先发电实证的路线图;推进包括工程设计与实际规模技术在内的原型堆研发;增加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机构日籍职员数量并积极参与采购;推动QST(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等机构的创新基地化。在增加具体实施时间等细节后,草案将由综合创新战略推进会议正式批准。日本科技政策担当大臣城内实表示:“在切实保障基地化及原型堆研发预算的同时,我本人还将牵头推进多边外交,强化国际合作。”

图1 核聚变战略专家会议的专家审议《聚变能源创新战略》修订草案(供图:科学新闻社)
聚变能源被视为新一代清洁能源,作为环境与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备受期待。为此,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正在推进相关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于2023年4月制定了首个以核聚变为主题的国家战略——《聚变能源创新战略》,将聚变能源定位为新兴产业,并通过2024年3月设立产业协议会等举措,持续完善产业化环境。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等国发布国家战略,各国也将聚变能源的研发作为国策推进。日本在稳步实施ITER计划、BA(Broader Approach)活动及原型堆开发的后续方法上,正与美国、中国、韩国开展学术联合研究、人才交流等双边合作。G7峰会的成果文件中,已写入在G7框架下设立工作组及推进监管标准协调等事项。
此次修订草案根据上述内外形势的调整修改了表述,同时纳入了新举措。
在内阁府设立专项工作组,除评估现有技术的成熟度外,还将就实施的主体架构、选址的推进方式等实现社会应用所需考虑的课题展开研讨。内阁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尽快完成组建”。此外,还将核聚变定位为日本政府的新版国际标准战略重点领域,加强官民协同的国际标准化举措。日本专利厅将在今年的专利申请动向调查中,增加核聚变专项,以把握国内外技术趋势,研究构筑供应链的支援政策。
将原定2050年前后实施发电实证的时间正式上调为2030年代,并制定包括实现该目标所需的官民举措的路线图。加速原型堆工程设计与实际规模技术开发,推进ITER级原型堆的验证工作。在“登月型研发制度(Moonshot)”第二期公开招募中设立里程碑型项目。在促进积极参与ITER机构采购的同时,增加该机构日籍职员数量以获取核心技术。考虑加强NEDO(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JST(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QST等机构的资金供给功能。
除日美、日欧合作外,还将强化日本与G7、IAEA(国际原子能机关),以及日英、日加等的多边及双边协作。强化QST、核聚变科学研究所、大阪大学激光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体制,集结学术界与民间企业,整备可构建技术开发体制并可供初创企业等使用的实际规模开发试验设备及设备群。此外,将以核聚变科学研究所为核心机构,活用联合研究网络与各国合作项目框架等,构建大学间协同的综合教育体系。为促进研究生院教育与国内外大型研究装置的联动,还将与QST等机构合作,实施利用ITER计划、JA-60SA等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据内阁府透露,本次的草案将补充路线图的制定时间、工作组需在何时完成哪些任务等细节,经综合创新战略推进会议审议后正式决定。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