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对他人的记忆靠大脑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

2025年08月20日 生物医药

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动物实验阐明,关于家人、朋友等“他人”的记忆,是分别由对性别、品系等属性相关信息以及特定对象(个体)相关信息作出反应的不同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研究还发现,这些神经细胞位于负责储存记忆的大脑“海马体”中。上述这些发现逐步揭开了长期以来关于大脑如何记忆他人的谜题。研究团队计划应用此次的研究成果,针对对朋友等他人的记忆能力下降症状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等疾病,开发新型治疗策略。

title

小鼠与不同属性、品系的个体相遇时的情景(供图:奥山辉大教授)

有关朋友等他人的记忆,被称为“社会性记忆”,对人类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东京大学定量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奥山辉大教授等人此前研究已确认,关于他人的记忆储存在被称为记忆中枢的海马体中的“腹侧CA1区域”。

然而,腹侧CA1区域的神经细胞是如何将基于性别等各种属性的他人信息整理并处理为个体记忆的详细机理此前一直不明确。

奥山教授的研究团队使用性别和种类(品系)不同的小鼠,详细研究了记忆其他小鼠时的神经细胞情况。具体做法是,让1只雄鼠(被试小鼠)与外观不同的2个品系的雄鼠和雌鼠共4只小鼠(刺激小鼠)相遇以形成社会性记忆。随后让被试小鼠再次与刺激小鼠相遇,并通过记录腹侧CA1区域神经细胞的电信号活动等方式来研究神经活动。

结果发现,该区域存在对性别、品系等属性产生反应的“属性细胞”和对特定个体产生响应的“身份细胞”。仅通过分析该区域神经细胞的活动模式,就能以70%的概率准确预测被试小鼠曾与哪个对象(个体)相遇并发生实际接触。

title

小鼠海马体腹侧CA1区域图像(供图:奥山辉大教授)

title

记忆他人的大脑海马体神经细胞机制研究概念图(供图:奥山辉大教授)

据奥山教授介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23年发布的调查显示,每36名美国人中就有1人被诊断为ASD,且呈现增加趋势。有报道称,ASD患者除兴趣受限、存在社交沟通和共情方面的困难外,记忆每个朋友等社会性记忆能力的部分也会下降。

奥山教授的研究团队此前已阐明,与ASD相关的基因(Shank3)缺陷的小鼠,其社会性记忆会下降。奥山教授表示:“揭示认识他人并记忆他人的一系列神经机制,将有助于今后开发ASD治疗方法。”

本研究接受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创发性研究支援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等资助进行,相关成果已发表在7月4日的美国科学期刊《Science》上。

原文: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Science
论文:Representation of sex-specific social memory in ventral CA1 neurons
DOI:10.1126/science.adp3814

日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