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科学大学等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利用发光二极管(LED)进行无线供电的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周围亮度调整不同的供电方式,实现昼夜不间断的电力供应。该技术有望为需要不同亮度的工厂及医疗设施等场景的供电。
通过摄像头识别供电目标面板并自动进行光供电的装置(供图:东京科学大学宫本智之教授)
近年来,利用微波(电波)等进行无线供电的技术备受关注。电波虽然能实现远距离供电,但要传输大量电力需要发射更强的电波。这可能存在干扰电子设备运行、破坏通信环境的风险。
目前还存在利用激光进行无线供电的技术,据悉,美国正推进面向月球开发的光供电技术的研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于5月成功利用激光向8公里外的接收器传输了约800瓦的电力。中国等国家也有相关研究团队在开展同类研究。
然而,使用强激光的技术可能会加热被照射的物体;如果照射到眼睛等,甚至存在导致失明的风险,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东京科学大学宫本智之教授等人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利用LED红外光进行无线供电的系统。
该系统在有照明的明亮环境(白天)下,通过摄像头图像识别技术来定位受电面板;在黑暗环境(夜间)下,则通过红外线投射与反射材料结合的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受电面板。实际测试表明,向5米外的受电面板照射LED红外光,可实现数十毫瓦的电力接收。
宫本教授等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开发能够向10米左右范围传输数千毫瓦电力的技术。
原文:《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2025/10/31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Optics Express(OPTICA)
论文:Automatic and adaptive optical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for IoT with dual mode of day and night charging
DOI:10.1364/OE.574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