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科技动向的观察者来说,2025年11月11日的一则消息是不容忽略的。这一天,日本四家与数字空间相关的团体宣布结成“日本数据空间联盟(Japan Data Space Alliance (JDSA))”。这四家团体分别是:DSA、DPFJ、JDTF以及RRI。
DSA(Data Society Alliance):数据社会联盟,成立于2021年4月,旨在根据日本数字厅计划的“数据战略”和“内阁府战略创新创造计划(SIP)”,通过产官学的合作实现跨领域的公正与自由的数据流通和利用,营造富裕的社会。DSA涵盖跨领域数据流通的规则、商业模式和法律社会议题,从更宏观的社会和经济视角,构建数据流通的通用准则。在JDSA框架中,DSA负责制定跨领域数据流通规则与社会构想。
DPFJ(Digital Policy Forum Japan),日本数字政策论坛,成立于2021年9月,是一个由学术界知名学者发起的讨论数字政策的平台。它超越产学官民的框架,构筑起多元化专家松散合作的社区,广泛且深入地讨论有关数字政策,及时提出建议,并与其他组织开展各种合作以深化讨论。在JDSA框架中,DPFJ负责研究数字政策与建言。
JDTF(Japan Digital Trust Forum):日本数字信赖联盟,创立于2020年8月,旨在利用数字技术确保在实现日本提倡的“社会5.0”过程中的组织、人员、物品、数据、过程以及系统的信赖性。在JDSA框架中,JDTF负责构建数据流通的基本信任技术。
RRI(Robot Revolution & Industrial IoT Initiative):机器人革命与产业IoT促进协会,成立于2015年2月,代表制造业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需求与实践。RRI将其在智能制造、物联网和机器人数据互联方面积累的技术标准和实践经验带入JDSA,确保日本数据空间的建设能够紧密服务于其核心的制造业。代表制造业与产业IoT领域,推动产业应用。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数据空间的企业间的合纵连横令人眼花缭乱。那么,日本这个时节推出JDSA,有什么背景与目的呢?
首先,数据空间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数据库学会在2005年提出的,之后,德国在2015年提出了产业数据空间(Industrial Data Space)组织,并成立了“国际数据空间联盟(International Data Spaces Association(IDSA)),将数据空间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并推广。欧洲已经成立了许多有关数据空间的团体,比如知名的Gaia-X,Catena-X,IMX等等。其中,Catena-X整合了汽车行业的数据,在追溯车载蓄电池供应链数据方面,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IMX则为整合制造业的数据空间。
为了推广与普及数据空间的利用,欧洲还在积极地推进与数据空间相关的标准化。Gaia-X与IDSA旗下,设立有标准化推进工作组,其开发的“数据空间协议(Data Space Protocol)”正在成为行业标准。
日本近几年在数据空间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成立了不少官民合作的机构与团体,推进该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但是,日本的团体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也尚未形成行业标准。
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化强国,在供应链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了丰厚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存在于各个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假如这些分散在各处的数据池能够在行业之间流动,形成一个更大的数据湖或者数据海,那么其威力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设想以下几个有关数据空间的应用场景。
场景一:制造业 × 物流业 —— “零库存”与“ 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将“库存成本”转化为“数据服务费”,实现真正的精益生产。
“A制造公司”的CEO一直为高昂的原材料库存和生产线意外停机而头疼。现在,他们接入了一个工业数据空间。与上游供应商共享生产数据,A制造公司将实时生产进度和物料消耗数据安全地分享给核心供应商“B精密零件公司”,同时与物流伙伴共享出货计划,将未来数周的精准备货计划会分享给战略物流伙伴“C物流”。
这样的数据空间将发生数据驱动的业务变革。对B精密零件公司而言,不再是盲目生产,而是根据A制造公司的实时消耗,进行准时化顺序供应,零件在需要的那一刻送达生产线。对C物流来说,可以提前调配专属运力和仓位,实现 “生产线-货车”无缝对接,运输时间可精确到小时。对A制造公司,其原材料库存趋近于零,现金流大幅改善;同时,产线上的设备运行数据被用于预测零部件损耗,提前安排维护,生产线意外停机时间相应下降。在这个过程,商业模式出现了创新。A制造公司向供应商和物流商支付的不再仅仅是零件和运费,更包含了一笔“数据协同服务费”,因为后两者基于数据提供了更高价值的服务。
场景二:农业 × 金融保险业 ——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据定产”。将不可控的农业风险,转化为可精算、可对冲的金融产品。
譬如,“金稻集团”需要贷款扩大再生产,但银行认为农业风险太高。于是,金稻集团将其高标准农田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卫星影像、无人机巡查数据以及历史产量数据,打包成一个数据资产包,与金融机构交易,进行风险评估。银行与保险机构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抵押物价值和还款能力,敢于发放 “产量挂钩型贷款”,即收成越好,还款条件越优惠。保险公司则能设计出 “区域产量指数保险” ,当卫星监测到该区域平均产量因灾害低于特定指数时,自动触发理赔,无需繁琐的现场查勘。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金稻集团出售的不再只是粮食,而是其精准的农业生产过程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了获得金融支持的“新型抵押物”。
场景三:汽车制造业 × 能源业 × 城市管理 —— “智慧能源网络”,将电动汽车车队,变为城市电网的“移动充电宝”。
假定“丰奇汽车公司”生产了大量电动汽车,但电网公司担心用电高峰时,大规模充电会冲垮电网。于是,丰奇汽车公司将其所有车辆的电池状态、位置和充电计划数据匿名化后,安全地共享给电网公司。电网公司利用AI分析这些数据,在用电低谷时,向车主的APP发送优惠信号,鼓励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向参与 “车辆倒电网” 计划的车主付费,请求从他们的汽车电池中取回少量电力反哺电网。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电网公司来说,可以以极低成本获得了庞大的分布式储能资源,避免了数百亿的电网升级费用;对丰奇汽车公司而言,其产品不再仅是交通工具,而是能源生态的参与者,这是一个强大的销售卖点和新的收入来源,可以从能源服务中分成。
我们还可以设想更多的应用场景,甚至一些随处可见的公开信息,譬如天气预报所积累的数据,电视收视率的累计数据等等,都可以打包出售,卖给有需求的商家,以促进其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数据不仅可以变成有偿的资产,还可以成为新的“商业谈判筹码”和“抵押物”,帮助企业获得更优的金融条款、供应链服务和商业合作。从“链式”协作升级为“网络式”协作。企业间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而是通过数据编织成一张价值网,任何一个节点的数据都能为其他节点创造价值。
通过数据空间,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延伸到“卖服务”,而数据是这些新服务(如预测性维护、精准营销、能源调度)的基石。
本质上,数据空间正在构建一个企业间的“数据价值交换网络”,在这里,最宝贵的不是独占数据,而是如何安全、可信地利用自己的数据,去交换和激活外部更广阔生态的数据,从而共同创造单体无法实现的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AI)利用的深化,对数据的需求愈演愈烈。而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情势,越来越对实现安全、公平的数据共享提出要求。
要实现上述跨行业、跨区域数据空间的美好愿景,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与立法上的门槛。从技术角度看,不同行业的数据结构相异,如何在数据的汪洋大海中找到匹配的数据,如何定价并实现交易,如何确保数据的质量并且确保数据的隐秘与安全,这一系列的难题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与管理机制。从法规的角度,如何对数据所产生的权利进行定义与保护,如何对接跨行业、跨区域的相应法规,都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日本此前的四个核心团体(DSA, DPFJ, JDTF, RRI)虽已在各自领域推动数据空间的建设,但力量分散,尚未建立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且复杂的国际竞争。因此,以“JDSA”作为统一品牌,构建一个更强有力、一体化的推进体制,加速数据空间在日本的社会实施与国际合作,将促进各团体间的深化合作,整合各团体在政策、社会实施、信任技术、产业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网络。
根据JDSA发布的内容,JDSA将作为一个整体,主导以下活动:
政策与规则:进行政策建言,参与国内国际数据规则的形成。
实践与推广:支持创建跨行业的应用案例,分享最佳实践。
国际对接:加强与海外先进数据空间的联系,确保国际互操作性。
信任基础:推进数据空间社会实施所必需的信任技术基础的建设。
普及启蒙:举办研讨会、工作组会议等活动,进行普及和人才培养。
以此次统合为第一步,JDSA旨在推动构建一个“全日本”体制的数据空间生态系统,以增强日本产业竞争力并解决社会问题。
供稿 / 戴维
编辑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