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八)从大气中直接回收CO2对2050年实现脱碳至关重要

2023年03月08日 能源环境

上接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一)从脱碳开始的日本活性化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二)个人能为脱碳做的贡献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三)利用生物质挑战脱碳化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四)2050年的电源构成方案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五)作为电力贮藏系统的“新型抽水蓄能发电”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六)开发取得进展的各种蓄电技术
    如何实现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七)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能源消耗

title

越 光男(左)
低碳社会战略中心 特任研究员
岩崎 博(右)
低碳社会战略中心 特任研究员

【导读】本文为《如何实习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会?》的第八回,以虚构的商社青年员工皆川丰为主人公解读低碳社会战略中心(LCS)公布的提案。上一回皆川将关注点转向能源消耗,了解了支撑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技术开发情况。本回将针对2050年实现脱碳社会必不可少的从大气中直接回收二氧化碳 (CO2) 的技术,请教越光男和岩崎博二位特任研究员。

与强碱溶液反应吸收CO2
但解吸需要900℃高温

皆川:感谢二位今天接受我的采访。前几天,谷口升副主任和大友纯一郎特任研究员介绍说,一项名为Direct Air Capture(DAC)的直接从大气中收集CO2的技术取得了进展。我今天来就是想了解一下该技术的最新动向。不让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的技术是实现脱碳社会的关键,对吧。

越:是的。回收和清除温室气体的“负排放”技术正在受到关注,DAC就是其中之一。

皆川:目前已经有从发电厂等排放的废气中回收CO2的方法,但从大气中捕集CO2的 DAC技术似乎很难。

越:大气中的CO2只有0.04%的低浓度,排放废气中的CO2浓度高达10%~15%,因此采用的技术截然不同。自1999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Klaus S. Lackner教授提出DAC技术以来,关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论。

皆川:技术研发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据说国外的创业公司正在推进开发。

越:要想实现脱碳,到2050年全球每年必须要捕集10亿吨的CO2,但目前DAC技术只能捕集约1万吨,这点量完全不够。在日本DAC技术还没有投入实际应用,但这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技术,所以我认为其开发意义重大。

皆川:请介绍一下该技术是如何捕集CO2的。

越:目前全世界正在推进开发两种主要技术:一种是使用吸收溶液的方法,另一种是使用固体吸附剂的方法(图1)。在使用吸收液的方法中,CO2被吸收到强碱性溶液中,与氢氧化钙反应,形成固体的碳酸钙。之后再加热碳酸钙,就会生成CO2和氧化钙,由此就能回收CO2

title

图1 DAC技术概要
(笔者根据N.McQueen et al., Progress in Energy, 3 (2021) 032001的内容制作)

皆川:吸收CO2的技术似乎是关键。

越:要想有效地将 CO2 吸收到液体中,需要占用巨大的面积。加拿大Carbon Engineering公司的方法是,在让气液接触变得更好的空气接触装置的表面,用氢氧化钾进行湿润,再用巨大的风扇将空气吹入其中进行反应。按照其规划,据说空气接触装置中,要竖着叠放4台直径5米的风扇,横向连接有2公里长。

皆川:啊! 光风扇就有20米高,横跨2公里。这可真是难以想象的规模。

越:即使该系统,每年的CO2捕集量也只有90万吨,还远远达不到目标需要量。这个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加热固体碳酸钙需要900℃的高温,需要耗费大量的热能。

吸附到精密多孔材料的表面
成本和循环使用次数仍有课题

皆川:这个我明白了。那么使用固体吸附剂的方法又是怎么做的呢?

越:吸附剂是在多孔材料表面固定那些与CO2反应性高的分子之后形成的。瑞士ClimbWorks公司使用的是在纳米纤维素表面固定了胺分子的吸附剂。将这种吸附剂放入2.5米×2.5米×1.2米的反应装置内,用风扇吸入空气,从而将CO2固定在吸附材料上。然后排出残留在反应箱内的空气,加热到100℃使CO2解吸。用这个反应装置可以进行吸附和解吸的连续处理。

皆川:这种方法需要的热能更少,似乎更值得期待。

岩崎:但是,这种方法要想每年捕集90万吨CO2,就需要有11,000 个反应装置来进行吸附和解吸操作。

越:此外还有吸附剂成本高的缺点。为了增加表面积,还需要对表面构造进行精密的控制,这也会需要一定的成本。另外还存在吸附剂因加热而劣化的问题。Carbon Engineering公司的吸收液法捕集1公斤CO2的成本为35日元,而ClimbWorks公司的吸附剂法的成本为117日元。DAC技术要想在经济上可行,必须至少能重复利用数万次。

皆川:嗯,这两种方法都还有课题需要解决。

不需要热能的新方法
研究值得期待,但储存场所是个问题

岩崎:由于各种原因,使用固体吸附剂的方法更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全世界都在集中研究这种方法。作为新思路,有人提出应该研究一种解吸CO2时不使用热能的方法。

皆川:有这样的可能吗?

岩崎:中国和美国正在积极研究一种名为变湿吸附分离(MSA)的方法(图2)。该方法虽然也使用固体吸附剂,但解吸CO2利用的是水合水的内聚能。

title

图2 变湿吸附分离(MSA)的工作原理
(笔者根据X.Shi et al. J.Chem.Phys., 149 (2018) 164708的内容制作)

皆川: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

岩崎:在吸附剂中加入水,水合水就会凝集在固定CO2的吸附剂周围,凝集能量可以使CO2解吸。吸附剂干燥后就能再次吸附CO2。解吸不需要加热,因此能抑制吸附剂的劣化,这也是这种方法的一大优点。

皆川: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实际上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吧。

越:理论上可行,但技术还没有确立,所以我们正在研究使其成为可能的技术。

岩崎: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也只是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水的问题很重要,加入的水是蒸汽,必须要蒸发吗,喷出的水雾是否均匀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实验来确认。

皆川:未来的技术开发真是值得期待。那么,成功回收了CO2之后要怎么办呢?听说在讨论将其埋入地下,但好像实现前景还没确定。

岩崎:就地贮存在日本的话成本较低。但如果要运到其他国家的话,就要作为废弃物处理,会涉及与相关国家合作关系等政治课题。

越:由于CO2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必须在全球范围考虑其应对体制。总而言之,DAC技术是2050年实现脱碳社会的关键,因此我认为,现在就以实用化为目标在日本国内推进研究是很重要的。

皆川:我们公司也在时刻关注新业务,并尽快投资和实现业务合作。非常感谢今天二位专家的介绍。

(TEXT:岩崎茜、PHOTO:楠圣子、福井智一)

日语原文

原文:JSTnews 2023年2月号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