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的自来水技术与国际贡献(一)

2011年09月03日 能源环境

在日本,拧开自来水管龙头,就能喝上安全而清洁的水。去餐厅用餐一般也都有免费饮水供应。这次东日本大震灾中,灾区的自来水设施也受到损害,以日本东北地区为中心,很多人面临饮水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在日本即使不买瓶装水,哪里都能得到饮用水。

日本的自来水事业始于17世纪初期的江户时代。至19世纪后半叶,在港口城市横滨开创了日本近代自来水设施的先河。从那以后,各种与自来水相关的技术开始在日本发展起来。现在,日本还将这些技术运用到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的发展中国家。有关日本自来水的历史与日本在水资源方面做出国际贡献的现状,请看特约记者山田真记发来的报道。

从地震灾区看水的重要性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遭受的地震,使日本东北4县为中心的大范围区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害。截至8月29日为止,地震及海啸共造成15,745人死亡,4,467人失踪,分散到日本全国的避难人数至今仍有约40,000人。

在受灾地区,由于地震和海啸,电力、煤气、通信等各种基础设施在瞬间遭受了严重的毁坏。自来水设施当然也未能幸免。由于输水管道的破坏,现在受灾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停水状态。

地震发生后,日本自卫队及各地政府向受灾地派遣了供水车,为受灾民众提供饮用水。很多食品、饮料厂家也无偿为受灾地区提供饮用水等救援物资。例如,三得利公司为受灾地提供了100万瓶550毫升的瓶装矿泉水;合成纤维厂家东丽集团的水道机工公司,无偿为受灾地提供了6台小型应急造水机,这种造水机可以通过反渗透膜将海水、河水等净化为饮用水。

通过这次地震灾害,使许多缺乏“饮水问题意识”的日本人重新认识到水的宝贵和重要性。

在流经东京的玉川上水道沿途修建了林荫道,成为市民散步的人气场所。

在流经东京的玉川上水道沿途修建了林荫道,成为市民散步的人气场所。

自来水事业的开始

虽然在这次地震中,自来水设施遭受了很大损坏,但是,能够稳定供给安全饮用水的自来水网遍布日本全国。在这些自来水设施中,最早的就是建于江户时代初期的“玉川上水道”。

1603年,德川家康设置了江户幕府后,江户的人口开始急速增长。据说1609年只有约15万人的江户,到1700年代中期已经发展到100多万人。当时,伦敦和巴黎的人口也不过50万人左右,江户可以说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城市。但是,人口的急速增加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水源问题。当时的江户,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泉水、池水及邻近的河水,但是这些水源远远不能满足急速增长的用水需求,解决慢性水源不足的问题成为江户的当务之急。为此,幕府制定了将距江户城中心约43公里的多摩川水引入江户城的计划,并于1653年4月开始施工。两地的高差只有100米左右,加之当时没有精密的测量器具,引水工程举步维艰。据说,为了调查位置的高差,当时曾派小工手持线香或灯笼并列站在施工现场,根据光的排列来测量位置的高差及直线距离。施工不分昼夜,采用24小时倒班制,因此只用了短短8个月就完成了这项引水工程--“玉川上水”,让多摩川的水自然流进了江户城。玉川上水道设计为穿过东西山脊线的送水方式,因此还具有分水功能。由于这种分水功能,不仅满足了江户的饮水需求,还满足了江户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并且,这项引水工程成为在江户幕府时期开创的日本自来水事业的先河。

江户时代初期,在江户以外的姬路藩(现在的兵库县)赤穗、备后福山藩(现在的广岛县)福山等地的城镇也建设了引水设施。其中有名的是加贺藩(现在的石川县)金泽的“辰巳水渠”。辰巳水渠是1632年建成的全长约11公里的引水渠。取犀川河水,经由著名的日本庭园--兼六园,将水引到金泽城。辰巳水渠为日本首次采用了由低处向高处送水的“逆吸管”技术的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