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襟裳沙漠

2011年06月28日 能源环境
收获襟裳海带的景象

收获襟裳海带的景象

由于炼铁的燃料、采石,工业建设、住宅用地开发等原因,山林遭到开垦;在关东大地震、太平洋战争后的复兴时期,大量木材被采伐下山。甚至有一段时期,仅仅靠日本国产的木材已无法满足建设、消费的需求。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和居民携手,共同解决问题。其中,成功的事例之一是北海道的襟裳岬。

19世纪初,襟裳岬周边由于薪炭采伐、牧场开发等原因,树木接连不断地遭到开垦者的砍伐,成为不毛之地,不久变成了沙漠。深受影响的是展现在眼前的这一片原本丰饶的大海。襟裳岬沿岸本是海带的著名产地及鲱鱼的渔场。由于沙漠化,海带成长需要的矿物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沙漠的沙土。沙土流入大海,使周边的大海变成一片红浊。海带林枯萎,在此产卵的鲱鱼从沿岸消失,其他鱼贝类的捕获量也锐减,居民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从1953年至1970年,日本政府推出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活动,实施了总计192公顷的绿化工程。但在土壤贫瘠、终年强风吹拂的土地上进行绿化是极其困难的。经过反复摸索、广集当地居民和林野厅职工的聪明才智,终于在1957年制定出利用被海浪冲击到海岸的海草进行植树的方法。在播种后,覆盖上被冲击到海岸的各种海藻。这些海藻要多少有多少,不仅可以防止种子飞散,还可作为肥料,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劳力和费用都得到节减,襟裳岬又重披绿装。这种方法被称作“襟裳式绿化法”,现已成为典范被推广到日本的其他地区。

日本政府花了28年时间,在192公顷中的183公顷土地上,种植了阔叶树,使森林重新回到襟裳。曾经被染红的海水又恢复了昔日的青绿,海带生机勃勃,居民们也重拾活力。

由的渔民们开展的“有鱼的森林”栽树活动,从江户时代一直持续至今。各地的渔民们始终信守着“要捕鱼先栽树”的古训。最近,襟裳岬附近的浦河渔业协会的妇女们种植生长期较快的柳树,使鲱鱼开始回游,岩手、宫城县等地也用同样方法,振兴了牡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