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大村智先生传记在中国出版,装帧设计高品位

2021年12月20日 科学・技术奖

因发现伊维菌素而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大村智先生的中文版传记《大村智传——通往诺贝尔奖之路》(作者:马场錬成,中央公论新社出版)已经由中国的“人民出版社”出版。

与大村先生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是中国的屠呦呦女士。大村先生因开发针对热带地区蔓延的盘尾丝虫病(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特效药伊维菌素而获奖,屠呦呦女士因开发针对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等而获奖。

屠呦呦女士的日文版传记已经在日本出版,她的研究生涯对日本的年轻一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装帧设计庄重高品位的中文译本

人民出版社是中国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和意识形态类书籍的国营综合出版社之一。出版日本诺奖学者传记实属罕见。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与日文版的装帧不同,中文版的装帧设计庄重大方,品味高雅。大村先生多年来一直在与中国进行深入的学术和文化交流,对中文版的设计很中意。

title

大村先生与笔者。左为日文版,右为中文版。

在诺奖颁奖期间与屠呦呦女士在一起

大村先生获得诺贝尔奖时,笔者也跟他一起去了斯德哥尔摩,对颁奖典礼、诺奖获奖演说和晚宴等进行了采访。当时大村先生与屠呦呦女士始终一起行动。

在颁奖典礼前一天举行的诺奖获奖演说中,诺奖得主在大学讲堂就获奖内容发表了演讲,如照片中所示,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title

两人在颁奖典礼上也站在一起,接受国王颁发的证书和奖牌。

title

在获奖演说上一起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研究境遇相似的两位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和大村先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人员到获得诺奖荣誉的研究生涯非常相似。

两人都经历过一段致力于无人关心的研究课题,研究经费捉襟见肘的暗黑时期。大村先生并不是从日本一流大学和大学院毕业的,刚开始成为研究人员时主要负责为教授写讲义等,研究经费也很少,这种情况直到从美国留学回来以后才得到改善。

屠呦呦女士等科学家们曾经也非常辛苦地致力于研究。越战中有很多人死于疟疾,当时,疟疾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海南、云南、广西和广东是主要死因之一。

1967年,针对疟疾的新药开发项目在中国启动,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屠呦呦女士展开了从传统中药中发现新药的研究。传记中也讲述了她对研究的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发现特效药,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日两国的两位科学家分别在各自的祖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同时获得诺贝尔奖,令人十分感动。希望二人的传记能被两国的年轻人阅读,成为激励新一代研究人员的精神食粮。

文:马场錬成(科学记者)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