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这本著作里,说到美国之所以成为了一个企业家社会,涌现出大批影响了世界的企业家,是因为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了国家产业经济的驱动力。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同样如此。
比如京瓷这家公司,其创始人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至今备受推崇,1968年京瓷就是作为一家中小企业,获得了第一届“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大奖”(现改名为“Good Company大赏”)。
然而,日本的中小企业并没有那么遥远,其实,有不少已经活跃在中国,一起参与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比如,2年前在中国爆红的一款社交媒体游戏“旅行青蛙”,后来被阿里巴巴集团购买了中国版发行运营权,其开发公司就是日本中部的一家只有20多人的中小企业。
在今年的双十一,有一款价格高达40万日元的美颜器,在预售开启后不到30秒6000台的产品就被抢购一空,其生产商也是一家中小企业。还有今年5月在第24界中国美容博览会上大展风采的,不少也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有的先通过跨境电商来探路,在认准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后,进入中国线上线下渠道同时销售,已经赢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和口碑。
2019年天猫国际总成交额,在进口国家排名上日本继续领跑榜单。(图表:cnBeta)
另外,2019年11月在上海嘉里中心开业的“镰仓衬衫”,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中小企业!创始人的贞末良雄曾在开辟了日本男装时尚的VAN公司工作,VAN倒闭15年后,在53岁的年龄和太太一起创业,把“镰仓衬衫”这个品牌从日本一路做到了纽约,今年,在国内媒体的千呼万唤中终于开出了上海1号店。
日本 “镰仓衬衫”在上海嘉里中心开设的门店(照片:镰仓衬衫官网)
再说到制造业,那么深耕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就更多了!比较典型的是汽车行业,日本大型车企在中国开展产业布局时,不少配套的零部件中小企业也跟随其后开设了中国工厂。虽然,期间经历了成本上涨、行业竞争加剧、中日关系紧张等问题,但大多数企业一直经营到现在。
由以上的列子可见,和中国比较,日本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事实上,从70年代日本因国内成本上涨而启动产业海外转移时,日本中小企业就逐渐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
那么,日本是怎么定义中小企业的呢?请看下表。
行业 |
中小企业 |
小规模企业 |
|
注册资金或出资金额 |
长期雇员人数 |
长期雇员人数 |
|
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类 |
3亿日元以下 |
300人以下 |
20人以下 |
批发类 |
1亿日元以下 |
100人以下 |
5人以下 |
零售类 |
5000万日元以下 |
100人以下 |
5人以下 |
服务业类 |
5000万日元以下 |
50人以下 |
5人以下 |
日本2015年公布的中小企业定义(来源:日本中小企业厅)
据统计2016的统计,日本中小企业总共有358万家,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7%!相比之下大企业的数量只有区区的1.1万家,而且,日本中小企业创造了69%的工作职位以及贡献了53%的制造业附加价值,均超过了大企业。
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日本的中小企业都可谓佼佼者。这和日本战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日本主要的中小企业政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① 1948年 - 设置中小企业厅
② 1963年 - 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
③ 1999年 - 修改《中小企业基本法》
④ 2013年 - 制定《小規模企業活性化法》
⑤ 2014年 - 制定《小規模企業振兴基本法》
从②到⑤均为中小企业支援政策的基本方针,除此而外,在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日本中小企业厅还颁布了《中小企业海外支援大纲》,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推进海外投资,加速灾后重建。
由此2011年后掀起了海外投资的高潮,发展到今天,日本中小企业投资海外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远远超过了70到80年代曾经第一的泰国;但同时,越南成为准备投资国家的第一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日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成本优势成为未来的投资对象,也是大势所趋。当然,在投资规模上中国的地位仍是无法撼动的。
图表: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料《中小企業の海外展開の現状と今後の課題》
和大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并不容易,典型的障碍就是“缺钱、缺人、缺信息”。“钱”是海外业务拓展所需的资金,“人”既指具有海外业务经验并会外语的人才,也指海外的合作伙伴。“信息”主要是指国外市场的消费习惯、商业习俗、政策制度等信息。中小企业往往有一技之长,或者自己的产品在某个细分行业做得很出色,但是要突破局限进一步发展时,就需要外部的支持了。尤其不少传统的日本中小企业,一方面是产品或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一旦决定推进国际化时,往往发现没有合适的人才,一下子非常窘迫!
笔者几年前就曾经遇到一个案例,一家日本的中小型饮料制造商参加了香港的食品展后,收到来自中国大陆一家国企的销售代理意向询问,结果这封英文邮件被放置了一周,后来才知道是由于公司内没人懂英语,去展会都是临时雇佣当地翻译,同时,又担心是骚扰邮件,就暂时放在了一边先去处理日语邮件。日本企业在不少中国企业中的印象,至今仍然是日本企业之间好做生意,即便到了海外也主要以日语沟通,无形中把不会日语的国际客户排在了后面。可见,单是语言这一项,就可能成为日本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开始从资金、人才、海外拓展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日本许多中小企业很难顺利地走向国际舞台。而一家中小企业成功走出去后,很可能会拓宽其所在行业整体的发展空间,带动地方经济,并促进官产学研机制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日本,推动国际化成为了政府支援政策的一个核心,中小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挑战,努力将日本企业善于融合“传统”和“创新”的创造性基因发扬光大。
在之后的文章里,笔者将具体介绍一些政府支持的实际案例。
供稿 王淅(日本中小企业诊断士)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