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瀛育儿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1年03月26日 中小学教育

(一)我家的“白色情人节”

晚上回家,客厅桌上放着一个小盘,盘里装着一枚草莓巧克力。5年级的嘀嘀笑嘻嘻地过来说:“妈妈,这是我还给你的巧克力”。我笑了,因为那枚巧克力已经剥开了包装纸赤身裸露在那里,仔细看还是掰开的一半。

title

原来嘀嘀用自己的零花钱去商店特意给妈妈买了“白色情人节”的巧克力礼物,但拿回家后忍了半天没忍住,竟然自己打开吃掉了一半!

我忍俊不禁,想象着在我回家之前胖嘀嘀的滑稽情形――一个人面对着名义上给妈妈买来的那枚巧克力,拼命与馋嘴的自己斗争了半天,最终没忍住剥开了巧克力,掰开一半放在了自己的嘴里。

3月14日是日本的“白色情人节”,是男生在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收到女生巧克力后,用来回礼的日子。

但由于2月14日除了表示爱情的“本命巧克力”外,女子们也送给普通男同学或男同事“义理巧克力”以示友谊或感谢;家庭主妇们也会给老公和儿子赠送爱心巧克力。这样,3月14日“白色情人节”时的回礼也变得内涵丰富――除了心心相印的男女间会回送真情巧克力外,收到义理巧克力的男士要回一下“义理”表示感谢。有的男士们甚至由家中夫人代买相送,表示谢谢女子们对自己先生平时的关照。

不仅如此,近几年,初高中和大学生间又出现了“朋友巧克力”,到了2月14日不管性别,朋友间互送巧克力,有的女生会亲手为全班同学制作巧克力糖果以至于前一天忙到半夜。到了3月14日,大家再酌情回礼,看起来很是啰嗦的一种情人节文化,但日本的孩子们乐此不疲。

好在今年的2月14日和3月14日都是星期天,又在疫情下,估计与往年相比,巧克力商家应该损失不小,因为“义理巧克力”大多是没有必要休息日特意送到对方家里去的,特意送去的大多是真情,也就是“本命巧克力”。

话说我们家也有三位男士,每年2月14日我也会为先生准备一份“本命巧克力”,顺便为两个馋嘴的男生咯咯和嘀嘀各准备一份“爱心义理巧克力”。两个粗心的男孩子,每年吃了妈妈的巧克力,一个月后通常就忘记了,所以像今年这样收到了嘀嘀的“回礼”,我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

关键那是一块没有包装、用手掰开了一半的裸掰巧克力!不过千万别小看它,它不仅让我抱着嘀嘀笑了半天,还让咯咯进行了反省,因为高1的咯咯并没有为妈妈准备回礼,看到嘀嘀的裸掰巧克力,咯咯表示“今天晚上我洗碗作为回礼”。

可是,有趣的在后面。我收到巧克力对嘀嘀说了谢谢后,嘀嘀像终于完成了一项仪式,然后好像忍耐了半天的样子,舔着脸将那块裸掰巧克力又掰开一半放到嘴里,补说了一句:“妈妈,我再吃一半”。

我哭笑不得,拍了他一巴掌,反省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活宝!

(二)惊讶总是突然降临

title

在我们国内,说起“情人节”这个词,似乎和孩子们没有太大关系。可是,在日本“情人节”却不仅是大人的日子,而是一个近乎全民送巧克力的日子。女生们从幼儿园起就和妈妈一起给心仪的小男朋友制作巧克力点心,经过小初高各个阶段的操作,等到大学生时女孩子们已经可以发挥灵感和创造力,做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的巧克力糕点送给自己喜欢的男生或朋友。

至于成人的世界更是眼花撩乱,各大百货和商家在情人节来临时精彩纷呈的种种演出,仿佛让人错觉全世界都在谈恋爱。2月14日情人节前各大巧克力卖场充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女性,购买各种档次的巧克力给自己的爱人情人儿子和男同事,而3月14日白色情人节时又是男士们为爱人情人女儿和女同事选购礼品的高峰期,这种状况即使今年在疫情下也毫不见逊色,似乎在宣示,新冠打不倒“情人”!

不仅如此,近来,日本男生也开始了“情人节”好友间互送巧克力,咯咯在3月14日收到了他补习班里最好的朋友泽君送给他的巧克力和抹茶饮料,看到好朋友记住了自己的抹茶嗜好,咯咯从补习班回家的路上掩饰不住的高兴。

说起咯咯的好友泽君,前段时间据说心情忧郁已经预约了心理医生,我们还在担心,可是听说他已经阳光起来,原因是他又恋爱了。据咯咯渠道消息,泽君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交女朋友,初中时期已经有过几次短暂的交往,高中也似乎第二次了。我不由得有些“敬畏”。因为泽君是补习班中成绩最好的男生,现在在东京都内一所著名私立男校读书,完全是学习爱情两不误的别人家的孩子。

也是这一天,我有意无意地问了咯咯一句,“哎,你谈没谈过女朋友啊”。

接下来我听到咯咯很自然、随便且平静地说:高1谈了一个,但已经结束了。

这里我只想说:我的天啊!!!

但我镇静了一下情绪,表示愿意听听原委。

回想起来,咯咯初中时应该是个小有人气的男生。他成绩不错,又是网球队主力,我和咯咯爸也亲眼看到过他参加比赛时女生啦啦队们的狂热。初三校园节上咯咯主演“皮诺曹爸爸”时,我也亲眼看过几个女生兴奋地邀请他一起拍照。

但不问不知道,原来那时候竟有几个女生网球队后辈直接向他表白过。还有一个女生竟然在刚毕业时邀请咯咯去看了一场电影(天啊,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但这些都不是咯咯结束的那段高1的恋爱。

咯咯简洁明了地说,“详情我还不想说”。

人们说幸福总是突然降临,原来惊讶也如此,儿子的初恋也一样。

(三)“情人节”话早恋

说起早恋,日本人的观念似乎与我们国内有些不同。国内的学生如果发现有早恋现象,应该是要被约谈的吧,学生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恋爱无疑既耽误学习也难免有一些恶果。但日本社会却似乎对这件事非常宽容。

记得咯咯和嘀嘀在小学时都有过一些早恋苗头。

咯咯小学1年级时就有一个女孩儿非常早熟,她和咯咯同一班级后不久就给哥哥递纸条说“我喜欢你”。咯咯在当时还是个幼稚的小男孩,只觉得出于礼节便回复说“我也喜欢你”,因为他总是这样回复妈妈。不久女孩儿对其他同学和妈妈说,“我们俩两厢情愿”。这件事从别的妈妈口中被兴高采烈传到我耳中时,已经是“满城风雨”,令我哭笑不得,而大家却都向我表示祝贺。

那是十年前,我既没有太多经验,心脏也没有现在强大。于是,我到日本的社交媒体上求助,问问大家的意见。可是所有的回复都是“太好了太可爱了太值得祝贺了”,我带着一头雾水读了他们的意见,总体上是说小学生的互相“喜欢”,说明他们发育正常,身心健康,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他们说这是一件大好事,有人甚至以为我在炫耀。

其实不是的,我去世了的亲哥哥,就是在将近50年前小学3年纪时遇见了他的初恋。后来这段“早恋”在老师的严格调教和我爸妈长达数年的严厉反对下茁壮成长,最后光荣步入了结婚殿堂。

所以“早恋”这件事对我来说,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在别人来看它只是小孩子一时兴起过些日子就会变化或忘掉,但于我它却是一件有可能决定我儿子一生的“大事”发端。所以,我对于“早恋”的担心比别人更加强大和恐慌。好在,咯咯小学交往的小女生只是在情人节时冒雨乘汽车送来“手制巧克力”,不久就喜欢上了别的男孩子,我如释重负。

但几年后,嘀嘀也来了一次令我“惊心动魄”的“恋情”。那是嘀嘀4年级的时候,我从他凌乱的铅笔盒中偶然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是稚嫩的字体写着:上次问你的事情是ok 还是no 💔

title

重点在于,那“ok”上面画了一个圈儿。我所遭受的打击不亚于咯咯1年级时的“两厢情愿”事件。经过我近乎盘问几乎质问的一番审问,嘀嘀告诉我那是补习班的一个女孩儿给他写的字条,他选择了“ok”。天哪,知道吗?!这和我亲哥哥传说中的恋情完全一样的情节。我严肃而传统地告诉嘀嘀,到补习班是去学习的,希望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好在现在,嘀嘀因为周末踢足球而换了一家补习班,他的那段“早恋”,据说已经没有了。

我试着问嘀嘀现在5年级的班级里有没有互相喜欢的同学,他说有。

我问他“你有没有喜欢的女同学”,嘀嘀说“妈妈你的表情有点猥琐”。

(四)日本人宽容早恋?

我于是开始学习这方面的信息,因为感到儿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得好远,我却有些跟不上他们成长的脚步。打开网络,我发现日本社会对于所谓“早恋”有三种评价――即否定派、中间派和肯定派。

所谓否定派和我们国内差不多,主要论点诸如早恋会耽误学业,还会因为只被一个人束缚而缺失了和更多人进行正常交往的自由和时间,且中学生身心还没有足够成长,失恋造成不良情绪会导致影响身心健康,也有人指出学生时代没有早恋也可以充分享受其后的各种幸福经历,没有必要在最为紧要的中学时代浪费时间去做不必要的事情。一个过来人认为,自己曾早恋过,但回想起来那只是“过家家”,却在过程中无谓地伤害了对方。更有人指出,早恋还会带来怀孕等中学生无法承受的后果,因此不需要冒险去太早品尝恋爱滋味。

所谓中间派,是觉得青春期男女生间发生特殊感情是自然而无可厚非的,但考虑到各种后果,又觉得没有必要特意去发展,更没有必要因为羡慕而去谈恋爱。但如果在能控制好自己的前提下,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也没有必要否定恋爱,毕竟一切都是自然的事情。

最后是早恋肯定派。这些人认为人生短暂,荷尔蒙发育导致对异性产生感情是人性的一部分,不应加以否定而应珍惜。他们认为学生时代的喜欢,是不看重对方学历门第工作和经济条件等附加因素的,这样纯洁的感情是学生时代特有的,应该让这种经历成为美好回忆,来丰富彼此心灵,故应好好珍惜。还有人认为在漫长人生中,人总要进行各种选择和取舍,而学生时代的恋爱经历终将成为一种很好的经验从而成为未来择偶时的参照标准,因此他们认为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值得去经历一些自然发生的恋爱。有人说,学生时代青涩的恋爱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学习如何与异性深入交往,从而可以得到书本知识所无法赋予的心灵成长,因此不应该给予否定。

title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种意见中早恋否定派占14%,中间派3%,而肯定派竟然占83%。也就是说,大多数日本人对于中学时代的男女生早恋持一种宽容和支持态度,日本社会甚至没有“早恋”这个词语,因为在8成以上的日本人看来,恋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所谓早晚。

(五)为什么宽容早恋的日本社会“终身未婚率”超高?

尽管如此,针对日本首都圈男女高中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没有约会经历的男生为46%,女生为40%,有关“现在你有男(女)朋友么?”的一项问卷中,回答“有”的人只有10.4%。

而根据2017年“学恋”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81.4%尚没有恋爱经历。也就是说,尽管成年人们支持美好纯真的恋爱,但现实中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大家的恋爱经历并不丰富。

title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令人担忧的数据表明,日本社会的少子老龄化日益严重,其背后日本人“终身未婚率”的大幅度增高不可忽视。2000年日本的这一比率尚为男性12.75%,女性5.82%,而内阁府的最新统计显示2020年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达25%,女性达15-20%。

不得不说,日本社会这种宽容早恋的“恋爱体质”,并没有结成正果。没有与婚姻比率和生育比率发生正比关系。

专家分析,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导致社会停滞,从此男女终身未婚率开始逐年上升,其中,薪金水准下降、非正规雇佣人员增加、以及劳动力人口不足导致女性进入劳动市场,而与这种社会构造转型实际上脱钩的却是保育园幼儿园等年轻人需要的各种福祉设施不足,大量非正规雇佣人员的低薪金又导致年轻人朝不保夕,没有信心成家立业生子,同时,男女双职工家庭日渐增多,出现生了孩子没地方入托等现象。也有女性考虑到结婚生子后若自己带孩子则要放弃之前的职业生涯,这些因素导致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信息时代网络发达,各种信息让年轻人忙着刷屏而无心恋爱,外卖和视频电话等又代替了家庭饮食和消除孤独等部分婚姻生活的功能,很多年轻人开始觉得不结婚也没有什么不方便。餐饮业娱乐业色情业让年轻人乐不思蜀,就这样一不小心,单身走成一生。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我还要不要反对儿子们早恋呢?要知道这是一个每4个男生中就有一个终身未婚的“不婚时代”呢。看到一个网友说,他是男子校毕业,初中高中6年没有机会接触女生,到大学以后又不知道该怎样接触女生,直到工作以后,才发现可选择的范围太小,自己的经历又太少。他提倡学生时代多多恋爱。

这样想来,如果遇到一段让自己内心变得柔软、笑容变得灿烂的爱情,即使是学生时代,也未尝不是好事?南怀瑾老先生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为了功名利禄而错过了陪你诗酒田园的温暖,也许倒不如现在就珍惜少年。以免倒头来落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何处?”。

儿子们的人生开始渐入佳境,但我知道,我只能远远地静静守望。

2021年3月20日完稿
文:王景贤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