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日本政府宣布缓和外国人的入境政策,撤销了此前暂停的外国人首次入境政策,原则上允许商用以及工作目的的3个月以内的首次入境以及首次长期入境( mofa.go.jp/mofaj/files/100256021.pdf ),至此,留学生翘首以盼的入境日本学习终于梦想成真。但是由于日本还不认可中国生产的疫苗,所以中国大陆并未出现在 可以缩短隔离期的国家与地区的名单 上,所以按照要求,中国留学生入境后还需要隔离14天。
尽管如此,能入境就是一件好事。笔者从中国留学生处获悉的消息,从11月2日起日本的一些大学已经开始联系尚未入境的中国留学生,确认学生入境意向,为重启入境做准备了。
自去年10月日本入境短暂开放后,因本国疫情变化,日本停止了外国留学生的新生入境。据日本出入国管理厅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1日,未入境的外国人达到37万人,这其中技能实习生和留学生占到了约7成。英美等国早在今年8月便开放了秋季学年入学的外国留学生入境,而日本却迟迟未有动静。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入境难”问题成为留学生及准留学生关注的焦点。
日本政府准备采取入境新政策的消息公布后,几乎刷爆微信朋友圈,在中国赴日留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此,我采访了因入境限制无法入境日本的崔玥盈、陈璐、沈舒怡、杜啸等四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听到消息时的心境。此外,四名留学生还回顾了因无法入境日本,在中国国内“上网课”的个中甘苦。
沈舒怡:庆应义塾大学本科在读。从2020年9月开始在北京家中上网课至今。
听到消息之后我很兴奋!终于能在大二的时候去看看庆应大学的日吉校园啦!
沈舒怡的网课体验:
(1)优点:许多课程视频可以反复观看,方便复习;不用上下学去学校,节省时间;可以在家陪伴家人;自己安排上课的进度,可以同时实习。我还利用这段时间通过了日语N1。
(2)局限性:与人的交集变少了(包括同学、老师、社团);错过了很多机会和信息,比如与学长学姐的交流机会。另外就是无法进行有效的奖学金申请,因为很多奖学金规定要人在日本,有日本银行账户;由于不知道何时返校,不能提前规划时间。比如宿舍租房。还有就是只能找短期实习。
崔玥盈:早稻田大学硕士1年级在读。从2021年4月份开始在武汉家中开始上网课至今。
得到这个期待已久的消息,除了高兴之外其实心中也有很多不安。这意味着全新的生活的开始和必须面对未知的未来。突然就要离开熟悉的环境,马上一个人去面对修士论文,就职活动……难免心情会有些波动。但这意味着我停滞的时间重新启动了,我终于有了向前走的实感。可能很多同学都有一样的不安,我们一起调整心态,去面对更广阔的未来。
崔玥盈的网课体验:
(1)优点:首先是生活开销,交通费的节省。通学时间的减少,时间支配更加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步调安排学习。其次是学习环境更加单纯,没有干扰。
(2)局限性:首先是参与感不强。虽然在大学上课,但所处环境依然是自己家,很难有上学的实感和所属感。其次是和同学交流比较困难。由于主要使用线上会议软件上课,同学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容易陷入“自闭学习”的孤独。上学期学校以线下课为主,线上课的选择非常少,大部分需要和任课教授商量是否能开线上,且出现过被拒绝的情况。三是是图书馆等资料使用的不自由。最后是无法开展和就职挂钩的workshop等实践类活动 。我本人有过因为无法参加线下活动被婉拒参加暑假workshop的经历,感到有些无奈。
陈璐: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博士项目研究生在读。从2020年10月开始在上海上网课至今。
11月1日晚10点,我从《日本经济新闻》中看到关于“本周内即将有留学生入境政策放宽以及本月内实施”的消息,非常开心。充满期待之时又有隐隐的不安:毕竟这一年听到了太多的“小道消息”……一夜辗转反侧又早早醒来。2日清晨,终于看到了NHK同样内容的报道。虽然不是政府的官方宣布,但还是大大地增加了消息的可信度。
一时间滞留国内的留学生消息群大家都在纷纷转发喜讯,有那么一瞬间的不真实。这一天突如其来就到了,好像无数次在梦中想象的那样。
人总是复杂的,虽然一直都焦急地等待着入境的消息,但当这一天突如其来真的到来后,我却莫名地有一点点期待:是不是可以在国内过完生日(下个月)再去日本啊!所幸有清醒的小伙伴在群里大声呼吁:能走赶紧走,不要重蹈去年的覆辙……
接下来,我很快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始紧锣密鼓地为赴日做准备:联系签证代办机构咨询手续、查看航司机票预订情况、置办旅行箱等必备用品……我相信短期内应该可以接到使领馆正式办理申请签证通知。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我此时的心情,那就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连日的阴霾终将要散去,虽不敢说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迎接留学新生活的昂扬向上的斗志鼓励着我不断前行:做好防护,安心读书!
陈璐的网课体验:
(1)优点:每周一次的日语课程、新人研修课程、临床案例分享会、前辈们的科研进展讨论、科室组会,每个月一次的我与教授们一对三的文献学习汇报、科研规划讨论,都让仍在国内的我能够感受到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有就是教授们认真负责、严谨严格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教授也会积极提供全球会议交流的机会,比如亚太区口腔激光学术会议,引领我见识不同国家地区的本领域学者们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动态,积极学习拓展自己的全球视野。
另外,在学习之余,我也积极加入了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校友会。与学友会其他同学成员齐心协作,策划与组织了东京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三校联合迎新线上活动,结识了非常多优秀又有趣的同学朋友。
(2)局限性:首先,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目,进入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后,书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而这是非常需要完备的仪器设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安全又高度严格标准的实验场所等一些必要的外在条件的,而疫情下的入境难题,无疑使这一切都成了奢望。基础科研实验完全无法开展,必然会造成之后完成学术论文的难度,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学业停滞不前,也使得顺利毕业取得学位变成了十分令人担忧的一件事。而每一个在科研道路上探索的研究生,注定是离不开教授的亲身指导和前辈们的悉心帮助的。空间上的隔离,不仅仅使实验学习停滞不前,也让本应该在朝夕相处中培养出的实验室情谊成为泡影。
其次,医学生的学习也必然包含着一定的临床实践的学习。在青年医生最应该积攒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以后救治病人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无法赴日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也由于各种要求而无法选择在国内医院就职或接受规范化培训。这不仅仅是医疗技术学习停滞不前,更甚之的是在被迫中断的这段时间里不得不生疏的既有医疗技术的丢失,不进且退。这让本就有十年之漫长的医学生学习生涯雪上加霜。
再次,赴日的学习必然包含着对日本语和日本文化的学习。语言环境的缺失、母语者口头交流的减少,势必会大大影响日语学习的进程和效果;本该零距离体验的多元日本文化,也由于“入境难”而被迫缺席留学生活。
杜啸:东放学园专门学校入学申请中。
2020年4月生(第一次申请合格)
2021年4月生(第二次申请合格)
2022年4月生(第三次申请中)
金秋碧日丹桂满目,喜闻扶桑迎客佳音。当得知了日本快要放开的消息后,我会心一笑,几乎同时发出一声感慨:要圆梦了!因为这是我三年前确立的留学梦,梦想决定了我的努力和判断方向,为此我守住了追梦者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这本身也是成长。虽然疫情期间的留学之路可能多了几分风险和艰难,但对于经过磨难和历练的我来说,一定会拥有自己的未来。我为自己祈福,也为所有的追梦者祈福!
无法入境的日子:
最初萌生留学的想法是高中时期。以开始只是兴趣爱好。当时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开始接触日本的声优和相关的以广播为代表的音频内容,听着听着就喜欢上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更好地听懂内容我便开始自学日语,之后便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音响staff,作为幕后人员参与进配音或是广播的收录。
我知道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我选择了东放学园专门学校。2019年6月我大专毕业后,就立刻开始做申请准备。经过两个月的准备,我在当年9月顺利通过了该校在北京特设的海外一般入学考试及面试。但人算不如天算,本该2020年4月入学,但遇到了疫情。“如果我的《在留资格》早到三天,我就能赶上2020年10月那次短暂的入境了”。学校没有开网课。按照学校规定要延期入学的话,就要先退学,然后再申请。算上这次,我前前后后重复地走了3次申请和签证流程。说实话,这对我打击挺大的:期待和计划了多年的留学眼看着就要泡汤的失落,是否还应该再坚持下去的纠结,一度“空窗期”再持续下去带来的找工作的压力几乎把我压垮。很幸运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在不放弃明年继续留学的希望的基础上,我现在暂时在中国国内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临时工作积累经验。
供稿:陈小牧
图片:陈小牧、崔玥盈、沈舒怡、陈璐、杜啸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