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人物】中国建设的日本功臣——菅沼不二男,从《人民中国》到中日商贸

2021年06月16日 人物往来

菅沼不二男,1909年1月3日出生于日本大分县下茅郡本耶马溪町。菅沼不二男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跟私塾的老师学习过《孝经》和《论语》;上了中学以后,又跟一位日本的汉学家学习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出师表》和《岳阳楼记》以及唐诗等等。

1929年,菅沼不二男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学习,期间受到吉野作造讲师的课程的影响,对中国的兴趣愈发浓烈了。大学毕业后,菅沼不二男进入日本同盟通信社工作,1937年被公派到中国吉林长春,1939年又调到同盟通信社的上海总局。

菅沼不二男称自己在上海总局工作的三年简直就是如上大学一般学习和成长——同盟通信社上海总局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如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哈瓦斯社的大量英文电讯,以及日本的各类新闻和消息;中国国内的动态,则有当地媒体以及上海驻在的各个外交机关和民间企业提供。在这里,所有需要的资料和信息都可以第一时间方便地获取。菅沼不二男说:“我就是名副其实的上海大学毕业生。”

title

菅沼不二男(图片来源:日本亚马逊网站图书内页)

艰苦的环境与卓越的成绩

1946年春,菅沼不二男去了黑龙江佳木斯,为当地的日本侨民编辑日文报纸和宣传册。佳木斯当地的居住条件很差,尤其是到了冬季,室外温度常常降至零下30多度,室内也是寒冷无比,写字用钢笔的墨水经常因为低温冻结,还得用炉子烤一段时间才能勉强使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菅沼不二男也选择为了工作坚持了下来。之后,菅沼不二男还在佳木斯安了家——他的夫人檀久美,是日本著名作家檀一夫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在黑龙江鹤岗煤矿当过炊事员。

黑龙江当地的消息相对闭塞,尤其是对战后日本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知晓的渠道。为了及时了解到日本国内的消息并传达给当地的日本侨民,菅沼不二男每天在工作之余,利用收音机坚持收听日本相关的广播,然后自己整理出主要内容,分享给大家。

1947年秋,菅沼不二男一家从佳木斯搬到了哈尔滨。此后不久,东北政府外事局成立了“日侨管理委员会”,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运营《民主新闻》社。《民主新闻》社主要是服务日侨,出版物包括介绍中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周报《民主新闻》和月刊《前进》,以及一些不定期的单行本。菅沼不二男也加入了《民主新闻》社的团队,开始了兢兢业业的工作。《民主新闻》在东北地区的发行量最多时达到7000份以上,后来发行范围又扩大到武汉、南宁等地。这些出版物对当时在中国工作的日侨起到了积极的鼓舞作用。

后来,在中国方面的统一安排下,东北地区的日本侨民陆续回国,《民主新闻》也停刊了。随后,菅沼不二男接受了《人民中国》编辑部的邀请,开始在《人民中国》工作。菅沼不二男说,日本侨民陆续回国后自己仍能留在中国工作生活,为此他感到十分荣幸。

1953年,《人民中国》杂志正式创刊前办了两期试刊,期间菅沼不二男充分发挥了他的业务能力——不仅语言读解能力强,而且熟悉国际形势和各类时政问题,多年的从业经历也造就了极强的新闻敏感性。菅沼不二男特别善于修改论文和时事性较强的文章,中国同事翻译的稿子都要送到菅沼不二男那里过目。像“政府报告”这样的长篇译稿,每次经过菅沼不二男的修改和润色,语句连贯性、表词达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菅沼不二男本人对待工作也是一丝不苟,总是能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人民中国》最初几年时政评论和时事新闻的译稿几乎都交由他负责确认和修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人民中国》要将其译成日文送到日本,这项任务自然也落在了菅沼不二男的肩上。他深知任务的重要性,不仅白天积极参与同事间的讨论、提出各种专业意见,晚上还加班加点甚至多天住在单位,废寝忘食地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菅沼不二男的敬业精神,让当时社内的中国同事们都大为感动。

菅沼不二男在《人民中国》工作了整整9年,期间把新中国的情况及时地、准确地介绍给日本民众,为加深中日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菅沼不二男还自掏腰包,定期向东京的中国研究所邮送各类中国期刊、书籍和文献等参考资料,解决了当时中国研究所由于经费困难、获取资料渠道有限的困难,让对方的研究人员感激万分。据称,光是菅沼不二男捐献的书刊数量,就可以开一个不小的资料室了。

回日后仍奉献于中日友好

1961年8月,菅沼不二男告别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中国,也告别了长达9年朝夕相处的《人民中国》杂志社的同事们,从天津乘船回到了日本。菅沼不二男之所以要回日本,主要是为了他的儿子菅沼伸。菅沼伸在中国出生长大,已经年满6周岁,但不会说日语也对日本一无所知。为了让孩子学习日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实际接触到祖国日本,菅沼不二男下决心携全家回国。回到日本后,菅沼不二男便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日中间的商业活动——他首先出任了新日本通商株式会社的董事长,力促中日间贸易往来,之后又自己创办了日中旅行社,出任该社社长。菅沼不二男说,自己从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中日友好发扬光大。

1963年6月《人民中国》创刊10周年时,中国外文出版社代表团访问日本,菅沼不二男全程陪同并协助策划相关工作,之后,他和日本东方书店代表安井正幸、日中友好协会创办人岩村三千夫等日本专家一起担任了《人民中国》杂志在日本的顾问,为《人民中国》的发展群策群力。1972年,菅沼不二男又和生于中国长春的日本舞台摄影家饭岛笃合作编写了介绍新中国变化的书籍并出版,书名是《崭新的中国》(新しい中国),书内登载了在中国拍摄的多张珍贵的照片。

title

《崭新的中国》(新しい中国)封面

1983年6月25日,菅沼不二男在日本逝世。临终前他曾说道:“我的人生,大半是在中国度过的,我把青春奉献给了新中国,我无悔于我的人生。”

2003年,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编写了《为新中国做贡献的日本人》,由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务理事武吉次朗翻译后,在日本出版(日文书名:新中国に貢献した日本人たち)。2005年该书的续篇出版。除菅沼不二男外,书中收录的人物还有献身于中国化学工业的丸沢常哉、中国天水-兰州铁道的建设者南古正直、新中国动画电影界的开拓者持永只仁等一众日本专家。《为新中国做贡献的日本人》的社会意义,就是让这些日本人为中国无私奉献的事迹,能为如今的世人所了解。这些一生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使者们,也值得永远为世人铭记。

撰稿: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