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人物】伊地智善继:为汉语事业奉献一生的汉语学者

2021年05月31日 人物往来

伊地智善继,1919年出生于日本,是现代汉语学者、教育家。伊地智善继先后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校(后更名为大阪外国语大学)汉语系和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系,在京都帝国大学学习期间师从日本著名的汉语学家仓石武四郎教授。

伊地智善继长期从事汉语语言学研究,曾经担任大阪外国语大学校长、关西大学文学系教授、流通科学大学副校长、香港大学语言学研究员、美国堪萨斯大学汉语教授以及日本汉语学会会长等职务。1990年,在日本创办了商务汉语学会,促进实用汉语的研究以及日中贸易往来。

title

伊地智善继(图片:期刊《中国語の環》81号)

1993年,伊地智善继获得了以天皇名义颁发的功勋奖章——勋二等旭日重光章;2000年,由于对汉语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伊地智善继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届“汉语文化友谊奖”。

与汉语的一生缘分,从这里开始

伊地智善继早年去过两次中国。第一次是1938年,在北京待了两个月;第二次是1939年,作为公司派驻中国的员工,在天津待了一年多。出于对汉语的热爱,每次去到中国,伊地智善继都会到当地的书籍市场,看书买书。在中国的两次生活经历,也使得伊地智善继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对汉语愈发感兴趣了。回到日本后,伊地智善继即向公司辞职,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系深造。当时担任伊地智善继导师的仓石武四郎教授,是日本著名的汉语文学研究家,曾获日本勋二等旭日重光章、瑞宝章、朝日文化奖等诸多奖项,仓石武四郎曾结合中国语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独特见解,编写了一系列优秀的汉语教材。在对伊地智善继的指导过程中,仓石教授建议他大量阅读汉语相关的专业书籍,广泛汲取业界学识。伊地智善继本人也十分勤奋好学,很快就获得了仓石教授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1940年代,日本的汉语学界在还处在十分落后和封闭的状态,市面上也看不到几本规范的汉语教材和工具书,学习者大多是沿袭传统的训读法来学习汉语,1928年出版的、日本汉语学者井上翠编写的辞典在当时几乎是唯一的参考书籍。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伊地智善继认为首先要借鉴国外学习和研究汉语的经验与成果。1950年代,伊地智善继翻译了美国汉语学者John DeFrancis的《初级汉语》(英文原名:Beginning Chinese),以及中国学者黎锦熙的《国语文法》、吕叔湘的《语法学习》、赵元任的《普通话入门》(英文原名:Mandarin Primer)等多部著作,并在大学作为课堂讲义使用;1960年代,伊地智善继又翻译了美国学者Roy Andrew Miller关于汉语研究的专业论文。通过翻译和使用这些当时位于领先水平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伊地智善继打下了坚实的汉语语言学基础。

相比其他的汉语学者,伊地智善继关注的领域更为广泛,除了词汇、语法、发音外,还包括语文运动和语言教育等方面,比如他曾进行过《儒林外史》的语言学研究、清末文学的综合研究等,中国语言发展的历史也有过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不光是汉语研究,伊地智善继也很重视汉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和汉语学习者的接触,伊地智善继发现,汉语的轻声容易被学习者忽略,但对日本的学习者来说轻声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如果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学习者会在汉语学习上很大程度受限。伊地智善继在1942年、1943年连续撰写了两期参考文章《关于的轻声的各类问题》(日文:轻声についての诸问题),从语音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日本人不易掌握汉语轻声的原因,并结合自己在轻声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建议。

与此同时,伊地智善继也清醒地认识到,语言学习一定是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的。1956年开始,伊地智善继融合日本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参与编写了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例如《现代汉语发音》(日文:現代中国語の发音)、《以语法为中心的汉语基础读本》(日文:語法を中心とした中国語基礎読本)、《综合汉语入门》(日文:総合中国語入門)、《简明基础汉语》(日文:簡明基礎中国語)等等,这些教材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同于以往单纯注释读音、语义并辅以阅读、背诵、练习的传统做法,重视词和字以及不同词性的区别,配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语法介绍和练习,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发音分析。由于是从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编写的内容,这些教材出版后即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评价。

1966年,伊地智善继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对比语言学,撰写了《日汉句型研究》,同年,他在北师大发表了主题演讲。伊地智善继把语言的句型分成基本句型、语气句型和短语类型三种,阐明了不同使用场景下日语和汉语的语句及短语的异同,并强调了各自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这一领域的学习在当时可谓填补了空白。1966年至1967年间,伊地智善继在日本陆续发表了2篇连载论文:一篇是《谈谈简称》(日文:略语のはなし),把简称分门别类,逐一进行解释和说明;另一篇是《状语功能扩展》(日文:連用修飾語機能の拡大),详细论述名词、动词、形容词作状语时的场景以及所发挥的功能。由于在北京待过、了解过北京话,1985年,伊地智善继又发表了研究论文《北京方言中的词尾:儿/子/头》(日文:北京方言における接尾辞“-儿、-子、-头”),文章里,这些词尾被分成20余类进行说明和论述。这些文章都对当时日本的汉语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提到的,伊地智善继撰写和翻译的汉语专业领域的书籍和研究文章数不胜数,其中有些至今仍在被广泛使用。

融合毕生所学、集大成的《汉语辞典》

众所周知,辞典是语言学习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具。1954年,伊地智善继参与编写了《井上汉语新辞典》(日文:井上中国語新辞典),1958年又参与编写了《简约中日辞典》(日文:簡約中日辞典)。退休以后,伊地智善继又不顾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毅然决定组织学术团队编写中大型辞典——《汉语辞典》(日文:中国語辞典)。这部辞典收录词语超过6万,编写方面倾注了伊地智善继的毕生心血:每个词条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且附加了许多实际用例以帮助理解,伊地智善继总结的日本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和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也都体现在了辞典的内容中。这部辞典最终由白水社出版,篇幅将近2400页,面世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好评不断,包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杉村博文在内的多名汉语业界学者都对此书发表了高度评价。

title

伊地智善继晚年全力编写的汉语辞典

令人遗憾的是,2001年,伊地智善继因病在日本辞世,享年82岁。一生贡献于汉语事业的他,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撰稿: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