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人物】新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元老——持永只仁

2021年03月05日 人物往来

持永只仁,祖籍日本佐贺县,1919年3月3日出生于东京神田锦町。持永只仁与中国最早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代,伴随父亲到满铁长春货车站工作,他们全家举家迁至中国东北生活。1928年4月,持永只仁的父亲因病去世,持永只仁便回到老家佐贺县,进入了当地的小学就读。

小学和中学时代的持永只仁喜欢看漫画和画画,并开始对电影产生浓厚兴趣。1936年,持永只仁考入日本美术学校图案应用专业,开始学习动画电影制作。美术学校毕业以后,持永只仁先后在日本女子美术工艺学校、宝塚剧场、艺术映画社工作。在艺术映画社工作期间,持永只仁首创了多层式动画摄影台,并成功应用于1943年参与拍摄的《桃太郎的海鹰》(日文名:桃太郎の海鷲)。1944年,持永只仁又担任了朝日映画社动画片《小福的潜水艇》(日文名:フクちゃんの潜水艦)的导演兼摄影,进一步积累了动画制作经验。

1945年5月,持永只仁举家迁往中国长春,他也开始了在满洲映画协会的工作。同年10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邀请持永只仁加入。从此,持永只仁与新中国的美术电影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持永只仁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开山元老。1947年,持永只仁所在的团队,制作出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该片的京剧场景新颖独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8年,由持永只仁导演的动画片《瓮中捉鳖》制作完成,片长12分钟,制作耗时153天,包含原画8370张、背景85张、着色8196张、拍摄胶片长达2431尺。这部代表着当时中国最高制作水平的动画片,上映后反响极为热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还是在当时人员有限、设备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完成的,制作难度可谓巨大。

title

工作中的持永只仁(图片来源:网络)

1947年5月起,持永只仁还开始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新人培训工作,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他都手把手地悉心传授,还大胆鼓励和带领新人参与动画人物设计、动画的绘制等核心工作,给他们创造积累一手经验、快速成长的机会。

1950年,持永只仁带领团队拍摄了动画片《谢谢小花猫》,该片讲述了一只坚守岗位的小花猫,与鸡大哥合作,为村民除害的童话故事。这部画面精美、情节有趣的动画片受到了中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之后的几年间,持永只仁的团队又先后制作了《小铁柱》、《小猫钓鱼》、《采蘑菇》等多部动画片,获得好评不断。1953年8月,持永只仁回到日本,但他依然持续关注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并一有机会就向日本观众介绍中国的美术电影作品。

1955年8月,持永只仁与曾经的同事稻村喜一共同创立“人形映画制作所”,并相继制作了多部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和世界童话的动画片,其中《小黑人桑布打退老虎》(日文名:ちびくろさんぼのとらたいじ)获得第一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儿童电影部门最优秀奖。1960年9月,持永只仁参与创立了MOM制作室,承接国外动画制作。在随后的七年间,制作室先后完成了《The New Adventures of Pinocchio》、《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等多部知名作品。

1967年4月,持永只仁应邀进入日本的中国通信社新闻电影部工作。为了给日本人看到中国的崭新面貌,持永只仁亲自到中国各地采访、拍摄各类新闻影片,他先后完成的两部反映当时中国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变化的影片《人民的军队》、《跃进中的中国东北》,在日本主流电视台NTV和NHK播出,由此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也大幅上升。同年9月,持永只仁受到北京电视台的邀请,到中国参加国庆节观礼。在中国,周恩来总理隆重接待了他。国庆节观礼结束后,持永只仁还特意去看望了美术制片厂昔日的同事们。

1978年10月,应中国国家电影局的邀请,持永只仁再次访问中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访问的时候,厂方还特意放映了当年他参与制作的经典影片《皇帝梦》和《瓮中捉鳖》。1979年3月起至9月,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邀请,持永只仁又到该厂任技术指导,参与动画制作人员的培训、剧本编写等多重工作。

不遗余力推动日中间业界交流

通过持永只仁的努力,日中动画界间的交流也愈发频繁和深入。1980年11月,持永只仁在日本“动画电影同好会”举办的《哪吒闹海》试映会上,向日本同行介绍了中国动画电影界的情况。同一时期,通过持永只仁牵线搭桥,日本动画协会会长手塚治虫和动画家铃木伸一访问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与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的制作人万氏三兄弟进行了交流。1981年3月,中国动画片制作行业代表团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十几部动画作品赴日本访问交流,并与大塚康生、高田勋、宫崎骏等日本同行专家对话。1983年4月,持永只仁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日本创办了童映社,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优秀作品陆续不断地介绍到日本。

受到北京电影学院的邀请,持永只仁于1985年8月到该院美术系动画专业讲学,为期一年。讲学结束归国时,持永只仁还把自己的讲课费又全部捐回给了北京电影学院。1986年10月,持永只仁的童映社录制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鹬蚌相争》、《火童势》、《三个和尚》等影片的录像产品在日本发行。

在1987年8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举行的建厂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持永只仁深情致词《我愿跟着你们共同前进》,表达了自己甘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奉献的愿望和心情。随后的岁月里,每次来中国,持永只仁总是带着日本的先进摄影制作器材,也会给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同行们带来日本的行业最新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title

持永只仁(图片来源:网络)

1992年4月,持永只仁在日本制作了《少年和小狸猫》(日文名:少年と子だぬき),这也是他动画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

令人遗憾的是,1999年4月1日,持永只仁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0周岁。2004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为了纪念持永只仁、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在该学院的奖项里加设了“持永只仁奖”,让他的名字和成就为后来的动画人所铭记。

除了在中国创作的多部有口皆碑的优秀动画作品,持永只仁对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贡献,还在于他不辞辛苦地精心培育了新中国的第一代动画美术人才,并竭尽全力促进、推动了日中动画行业间的交流和发展。可以说,没有持永只仁这位开山元勋,就没有现在中国动画业的蓬勃发展。

撰稿: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