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次和你聊聊上天下地、无处不在的一类生物——昆虫。你可能觉得,昆虫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飞来飞去、钻来钻去的小东西吗?要是你有这种想法,可就太小看它们了。昆虫,可是生物进化史中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在中缅老三国交界的西双版纳,就有这样一位日本“变态”教授 Aki ,却把他最好的青壮年时光,都奉献给了昆虫这种似乎不值一提的小东西。
屎壳郎、毛毛虫、蝴蝶、蚂蚁、蜉蝣、蛾子、甲虫…都是他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人来到这个热带雨林,加入他的队伍,他们凝视的小小世界,究竟有什么名堂?
中村彰宏( Aki )
年龄 42岁
家乡 神奈川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我怀疑这里买个电视都是个问题
那天节目组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南边界的西双版纳。
路漫漫其修远兮,还要上下而继续出发...
目的地是5A级的景点,也是中科院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在地,森林之外...还是森林。
但里面却“驻守”着来自各个国家的研究员,我们要找的就是做昆虫生态学研究的日本人教授 Aki。
根本没在做学问吧
研究昆虫的人都比较随意、不拘小节,因为你需要跟大自然直接接触,到野外观察,天天跟虫子在一起。
现在这里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生态学学生,和 Aki 一起走在路上,他经常会因为发现昆虫而让大家停下脚步。
午后 Aki 前往园内的热带雨林,这天的课程是设置陷阱,制作各种机关捕捉昆虫。
最开始大家使用的,是这种用粘土做成的假毛虫。
「这不是真的青虫是用粘土做得,其他动物咬上去的时候,大概会知道是假的。虽然咬过之后动物离开了,但是会留下牙齿印,这样我们就能大概知道是什么动物咬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捕食率是多少。」
Aki 作为“全球假毛虫计划中国热带雨林团队”的一员,参加了这个实验,并作为共同研究者,登上了著名的《science》杂志。
后来,他又在多本国际级学术杂志中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因此从助理教授升为教授。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眼下 Aki 又换了新的工具,鱼坠、巨型弹弓、自己发明的捕虫装置等,轮番上场,感觉一点都不像在做学问,非常有趣。
像他这样研究树木上昆虫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少,他的研究室“林冠生态学研究组”也得名于此。
在这里,连平时大家避讳的大便,也可以是陷阱中的诱饵。亦或姨妈巾,华丽转身就是绝佳的吸水好物。
To be or not to be.
原本在澳大利亚攻读生态学的 Aki ,在参与一次共同科研项目的时候,曾在云南的原始森林里住过一段时间。
项目结束之后,他收到了组成员的邀请,于2013年来到了西双版纳任职,直到现在。
「其实昆虫并不只是有害的,其实它们非常重要,没有昆虫我们也无法生存。
像是授粉活动也必须依靠昆虫。没有苍蝇的话,腐烂的东西就会一直在那里;没有屎壳郎的话,大便就一直在那里。正式因为这些昆虫,自然系统才能循环。」
Aki 捕捉昆虫,并不是为了发现新品种的昆虫,而是为了通过研究昆虫生态,来了解全球生态化境的变化。
「原先想要加入绿色和平组织,但是他们的思考方式非常死板,不会从综合角度看问题。
只知道做保护,我们是活不下去的,人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去杀死一些东西。素食主义者也不可能不杀生,说句玩笑话,‘如果不想杀生的话,你就自己去死吧’。真的是这样。」
一直以来,Aki 习惯以客观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于是就走上了研究者这条道路。
「这个地球上有700万种生物,其中的七八成都是昆虫。昆虫因为很小只,所以很成功,可以在各种地方生存。
我们发现的新品种大多数都是小虫子,这会对研究昆虫的适应性有很大的贡献。不能忽视这些小的虫子,因为好看不好看、很小什么的,都只是人类的主观判断。」
亮叔:昆虫生态学的魅力是什么?
Aki :「因为我是研究生态学的,对于我来说研究昆虫会比较方便,因为昆虫的适应性很强,去森林的话也能遇到很多昆虫,这也非常有趣。
其实大家都知道人类对自然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清楚大自然会对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当然需要有人去弥补人类的过错。
但我现在集中去做的事是,采集基础信息,通过这些数据来证明自然环境会受到什么影响。可能10年、20年后才会看到结果吧。」
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自然资源,发展与保护永远是二元对立的,与土地和资源有关的冲突,几乎像人类历史本身一样久远。
那么,最终我们的解决办法,恐怕就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
我们也要把人类的行为,放在自然这个复杂生命网络中,将人类扮演的角色放在里面进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适度和合理,而不是掠夺。
亮叔:如果你家里有虫子,你不会打死它们吗?
Aki :蟑螂的话我会打死,想都不用想。
哈哈哈哈哈。那么 Aki 工作之余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敬请收看下一集。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和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