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看:【日本学者在中国】专集
我已经在中国的大学里工作(非常驻)了4年多。这次就以我在日本长期参与的“教师评价”、“终身教职制度”及“产学官合作”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一下快速变化的中国大学当下的研究环境。希望能为日本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了解中国的研究背景稍微提供一些帮助。
我在大阪府立大学工作时,指导过很多留学生,其中有5人来自中国。这5个人中,有3人取得了博士学位,目前分别在中国的顶级学府――南开大学(天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担任教授。在第一名中国留学生回国的2001年当时,中国的大学研究室连文献都很难获取,更别说实验设备和装置了。后来研究环境日渐好转,现在研究空间、配置的各种大型分析设备以及装置等研究环境已经赶超日本的大学研究室。能获取各种文献信息的搜索软件也一应俱全,与研究有关的各种信息很容易访问。研究人员时刻关注全球的研究趋势,还积极与海外研究人员进行交流,邀请欧美的知名教授举行演讲和研讨会的机会也很多。另一方面,最近日本的大学难以承受高昂的文献订阅费用,订阅的期刊数量呈减少趋势。非常遗憾的是,在全球视角和交流方面,日本也与中国的表现大相径庭。
照片1:福州大学国家重点研究所“光触媒研究所”邀请知名教授举行研讨会的场景,法国国家大学的Prof. Michel CHE教授(2018年12月7日)
照片2:福州大学国家重点研究所“光触媒研究所”邀请知名教授举行研讨会的场景,东京大学的堂免一成教授(2018年12月12日)
以上是我对中国大学的总体印象,下面为大家介绍“教师评价制度”和“终身教职制度”的导入以及“产学官合作”。
首先关于“教师评价”,日本随着大学的法人化,导入了针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我作为理事和副校长,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确定评价项目及进行评价,但教师之间的工资也就相差几千至几万日元,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而在中国的大学里,虽然不同大学之间的情况略有不同,但根据研究成果(在顶级期刊发表)和外部资金获得情况(NSFC等)等,薪酬会相差很多。普通教师的年薪换算成日元约为400~500万日元,但有影响力的教师则能达到2,000~3,000万日元左右。而且,这类教师并不少见,在有些大学里甚至能占整体教师的10-20%。我不想在这里谈论造成如此明显收入差距的教师评价制度到底好不好,但可以明确的是,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热情。
在中国,明确的评价也适用于大学。日本的教师不太重视大学的世界排名和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其成就也不太会得到评价,但中国的教师始终很重视这些方面。表1虽然是稍早一些的数据,但显示了2004年和2014年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变化。
表1:2004年和2014年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变化
10年时间里,中国跻身全球前500位的大学数量增加了28所,而日本减少了15所。现在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虽然与教师评价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中国,大学排名关系到大学的预算。日本一些知名研究人员被中国的大学以丰厚的研究经费和年薪为条件,邀请到了中国工作。这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的排名,由此能增加大学的预算,进一步改善研究环境,进而提高教师的工资。
“终身教职评定制度”( tenure track)在日本是作为文部科学省于2006年启动的新型教师雇佣制度,最近中国的很多大学也开始引进相同的制度。我在日本工作期间也实施了终身教职评定制度,录用过很多年轻的优秀教师。终身教职评定制度能否在日本的大学里确立下来并不清楚,但最近,日本有很多年轻研究人员被中国大学富有魅力的研究环境所吸引,申请参加中国的终身教职评定并被录取,开始到中国的大学里开展研究。
在日本的大学开展研究的启动资金最多约为1,500万日元,而中国的大学虽然因学校而异,但能达到3,500~5,000万日元左右。在中国,人工成本和其他物价也比较便宜,因此这个数字的实际购买力相对于日本还要乘以4~5倍。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大学的制度,雇用博士研究员和实验助手。另外,在中国,认真优秀的学生非常多,这一点也具有吸引力。要想获得终身教职,与日本的大学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审查,比如工作5年左右要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NSFC等外部资金等,但对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来说,中国大学的研究环境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终身教职评定制度以前仅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不过,最近在外语学院等人文科学领域也能看到很多年轻的日本教师。中国大学的教育和研究环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和发展,对于立志做教师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中国似乎成了富有吸引力的选择之一。
接下来稍微介绍一下中国大学的“官产学研合作”。中国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嫦娥4号”全球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仍令人记忆犹新,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大学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自己的义务,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促进大学和产业界共同开展研究开发而设置的创新创造机构,与大学的研究所略有不同,属于企业的研发部门,也是大学研究成果的应用现场。
中国的顶级大学推进了与世界顶级企业的研发合作,与SUN计算机系统(2009年被甲骨文公司收购)、宝洁(P&G)、丰田、东芝、富士电机、NEC等日美企业的合作也比较多,欧洲IT、光学设备、生物制药及金融等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在中国大学内设立研究室的情况好像也很多。照片3是我工作的福州大学校园内的“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外观。里面入驻了很多合作企业。
照片3:福州大学校园内的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前(笔者摄于2018年9月18日)
中国的专利申请和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完善,知识产权意识正在迅速觉醒。不仅是专利技术转让,大学初创企业、国家技术转让中心和企业孵化器等的设立和运营,以及教育培训、中介服务、地区振兴等各种活动都在“科技园”开展。科技园似乎利用大学的技术实力弥补了企业开发部门的不足,今后应该也会继续发展进步。
以上介绍了中国大学当前的研究环境,实际上,这种情况还是给中国大学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定压力的。与日本相比,中国大学教师开展的世界顶级研究以及属于世界首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非常少,还有很多要向日本大学学习的地方。另外,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都希望到日本的大学留学。日本的大学教师非常繁忙,似乎很难致力于接收留学生等国际交流业务,希望他们今后能更加积极。
最后,我想稍微说一下与中国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如下图所示,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大约为日本的10倍,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范围都非常广,规模非常大。上面介绍的大学的研究情况也是如此,我在这里只是介绍了相对比较普遍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大学的情况可能会相差很多,感谢大家的阅读。
安保 正一
大阪府立大学 名誉教授,福州大学 特聘教授兼国际顾问
期间曾在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担任博士研究员,在巴黎第六大学、都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陆)、福州大学(中国大陆)、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岐阜大学、冈山大学、东京大学、立教大学、富山大学、千叶大学、九州大学、大阪大学等3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非常勤讲师及客座教授。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China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