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不允许大学成为负能量的温床

2014年12月19日 人在东瀛

其实,一直自称“亚洲民主典范”的日本,在大学教育里面是非常“讲政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短短几十年间便跻身发达国家行列,除了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成就外,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功不可没的。

当时,作为一片废墟的战败国,日本不仅需要经济重建,还面临信仰危机,青少年中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拜金主义等现象。但是,这代年轻人不仅没有变成“垮掉的一代”,反而成为支撑日本经济腾飞的“团块世代”,思想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日本以大学生为“龙头”,以大学课堂为“战场”,竖立起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政府首先提出了奋斗到底的“大和精神”,并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公民,以提升日本的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学将培养目标“智德体”的排列顺序改为了“德智体”,从而突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

在国家干预下,日本的思想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学校实施课程管理,并实行行政干预措施,统一把握和协调,以便有效推行民族价值观,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系统化,完成对国民价值体系的构建。

与此同时,日本采取立法手段确立了教育实施依据,在《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础上,设立了一整套教育法令,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等做了明确规定,以保证各项教育措施有效施行。

私立和公立大学的课程具体设置虽然有所区别,但是核心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思想教育目标和理念。大学的教师们会拿出政府的各种政策作为例子,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并提出完善意见,最后形成相对正式的报告书。有“背景”的教授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将报告书送到决策者手中,以供他们参考。

尽管许多日本大学老师是日本共产党员,但校规不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宣传自己信奉的主义。一味攻击政府的高校老师,会被认为“政治倾向有问题”、“缺乏客观性”、“不专业”,招致大多数学生的反感,甚至因触犯相关法令而被学校解聘。总之,大学里可以对政府政策公开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但不允许为攻击而攻击。

为此,日本甚至不惜出动警力,偶尔还会闹出一些风波。2014年11月4日中午,京都大学吉田校区的学生发现,校内出现了警察。当时,一些师生在校园内派发反政府的政治传单,进行演讲。在大学校园里干这种事,属于“过激活动”。警方立刻进入校内调查,结果与学生发生冲突。警方出动了上百名警察处理此事。事发地点周围停满警车,引起很大骚动。京都大学副校长杉万俊夫此后表态称:“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遗憾。我们会开展详细调查。”

可见,日本将大学当作了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绝对不允许其成为滋生负能量的温床。甚至在社会上可以开展的各种政治活动,在大学里都得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