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等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会伪装成海蛞蝓的新品种沙蚕(Ragworm)。发现地点为三重县、和歌山县和越南海域。虽然这种沙蚕与珊瑚同类的“海鸡冠(Gorgonian coral)”共生,但其并没有利于隐藏于周边环境中的花纹,反而拥有明显的颜色和形状。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沙蚕可能是通过模仿同一海域有毒的赤蓑海蛞蝓(学名Aeolidiella takanosimensis),来保护自己免受外敌的侵害。今后,研究团队将继续研究其生态和拟态的详细原因。
左边为本次发现的新品种沙蚕。右边为海蛞蝓(供图:名古屋大学)
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附属临海实验所的自见直人讲师(无脊椎动物系统分类学)及其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生活在珊瑚中的沙蚕。此次,他们从三重县鸟羽市菅岛的渔民那里获悉“在软珊瑚上附着有类似海蛞蝓的生物”,并获得了生物样本。在和歌山潜水的潜水员也发现了类似生物。另外,马来西亚、俄罗斯、法国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越南海域潜水时也报告发现了这种生物。据悉,被发现的个体都在水深20~40米的温带海域。
由于在和歌山县和三重县的个体可以制成标本,研究团队使用了其中两只研究。此外,潜水员在和歌山海域确认到栖息着大量新品种沙蚕。
研究人员最初认为这些生物是海蛞蝓,并进行了采集,但自见讲师认为它们属于“多毛类”生物。经过各自的研究,最终确认这些生物为沙蚕的一种。由于这种沙蚕与采集地附近的赤蓑海蛞蝓非常相似,自见讲师决定进一步研究其拟态行为。
赤蓑海蛞蝓在其大触手储存有毒素,此次发现的生物也有类似的大触手。这些触手大大小小交替排列,末端为白色,越往里颜色越深,这一点上也与赤蓑海蛞蝓很相似。此外,这种生物的腿毛藏在体内,外观上与赤蓑海蛞蝓非常相像。
海蛞蝓是软体动物,代表物种包括乌贼、章鱼和贝类。而沙蚕属环节动物,与蚯蚓和水蛭等同属一类,但它们的足部长有毛,因此被称为多毛类。此次发现的像海蛞蝓的生物,与已知的沙蚕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自见讲师们判断其为新品种沙蚕。而且,因为像“化妆”了一样漂亮,并具有“化生”(变身)的能力,研究团队为其命名为“ケショウシリス”(化妆沙蚕)。“シリス”(Syllis)是裂虫科沙蚕的统称。
与海鸡冠共生的新品种沙蚕。位于海鸡冠的中心部位(供图:DIVE KOOZA上田直史,黄色圆圈由编辑部插入)
自见讲师等决定确认该新品种沙蚕究竟是什么样的拟态。对有毒生物的拟态分为贝茨型拟态和缪勒型拟态两种。贝茨型是明明自己没有毒却伪装成有毒的拟态。缪勒型是有毒生物之间进化成相似图案的拟态。这些拟态在环节动物中被认为是比较少见的。
研究人员对与赤蓑海蛞蝓的有毒部分类似的“背触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毒。然而,现有新品种沙蚕的标本只有两只,尚无法最终断定其是否无毒。
自见讲师表示:“如果将来能发现更多个体,就能准确掌握是否有毒性。我们将研究(贝茨型和穆勒型)哪个类型会使其成功拟态,以及它为什么会伪装成有毒的赤蓑海蛞蝓,深入探讨其进化过程,并揭示其生态特征。”
本研究得到了昭和圣德纪念财团、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刊登在7月29日的英国科学杂志《科学报告》上,并于同月25日由名古屋大学公布。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论文: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nudibranch-mimicking Syllidae (Annelida, Polychaeta)
DOI: 10.1038/s41598-024-66465-4